跳到主要內容

台裔得獎導演誓要呈現不同種裔的真實形象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05日 04:35
2017年11月05日 04: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Hey Baby!Give me some sugar!」一上來就給《蘋果》記者一個又大又滿的擁抱,她是台裔荷李活導演施慧馨(Roxy Shih)。總是滿臉笑容、充滿正能量的她,被美國影壇視為極具潛力的新銳導演,近年來完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奇妙的是,陽光正面的施慧馨,製作的電影卻總不脫黑暗題材。對此她笑著說,「也許大家看中的就是這種衝突的感覺吧」。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相較於一般的台裔移民,施慧馨有着更多元的成長背景。父親是長期外派的工程師,家可說是「逐工作而居」。她出生於荷蘭,從小就學習德語的她,卻在6歲時移民到美國東岸的新澤西(New Jersey),瞬間切換到了英文頻道;而初中時搬到洛杉磯的鑽石吧(Diamond Bar),又發現自己被中文給包圍。從未停止搬遷的成長過程,不但讓施慧馨學到三種語言,也接觸了各式各樣的文化。
這樣的文化多樣性,在日後成為施慧馨擔任幕後電影人最大的養分。大學主修電影理論的施惠馨,在看了《秋水伊人》(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後,深深被其鏡頭運用和音樂搭配給震撼,也讓她從此立志要成為導演。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施慧馨,也希望能透過自己獨特的眼光,帶着大家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但總被視為小女孩的她,卻是到處碰壁,「許多人看到我都心想,你懂甚麼電影?你只是個小女孩」。
「當時我不斷酗酒,幾乎每晚都是醉的,為自己沒有任何機會而感到沮喪」。幾乎沒有任何收入的她,不斷四處打零工,苦撐自己的導演夢。直到有個製作給了她一個機會,問她要不要做直播騷的編導,而這也成為了她敲開機會的門磚。施慧馨充滿創意的編輯方式,受到許多人的青睞,不但讓她正式踏入荷李活的製作領域,導演的工作機會也找上了門,在2016年時拍攝了電影處女作《The Tribe》。
《The Tribe》讓施慧馨一炮打響了名聲,這部科幻驚悚片講述大疾病肆虐後,三名女孩獨自生存在荒野的庇護所中。面對外人入侵以及人心險惡,她們被迫面對現實,在心境以及行為上也產聲了可怕變化。電影一上映就得到許多關注,更獲得法國尼斯國際影展( 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的「最佳劇情片」獎,這也讓施慧馨在影壇更有立足點。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許多人在過去總是用我的外貌及性別來檢視我,而現在我的作品就代表了我這個人」。施慧馨說,雖然現在大家都認識他,但過去的經歷讓自己更有同理心。當她單純地從族裔、年齡、性別、或是外型來審核一個在選擇演員、或是與他們溝通的時候,總是會設身處地的去了解其背後的故事與背景,不會只演員。「要以幕後製作的身份打造一部好的電影,重要的是要能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而我相信會找上我的人,都是因為看上我的觀點」。
面對現在亞裔在荷李活的困境,施慧馨直言「還是有很多努力的空間,但比起過去已經進步了許多」。她表示,社交網站的蓬勃發展讓不同族群終於有發聲的機會,並讓大家注意到這個議題。但她也指出,即使大螢幕上能看到不同膚色的演員,他們所演出的形象卻往往與現實相去甚遠。「為何黑人就與暴力和槍枝有關?為何亞洲人不是黑客就是娼妓?身為製作人員,我們最大的工作就是正確傳達少數族裔的故事與形象,讓世界能看見最真實的他們」。
而很認同自己台灣根源的施慧馨,接下來要挑戰台灣鄉野的「魔神仔」(台灣鬼怪)題材。「但我不是要把它拍成《紅衣小女孩》那樣喔,我要把這個題材拍很唯美!」嗯,魔神仔拍的很唯美,真令人期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