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如果記憶無人問起無人談及,在衰老過程中就會慢慢被歲月封塵。製作公司「一刻紀錄」的洪麗晶(Rita)與拍檔Joe本身從事紀錄片攝影和剪接工作,Joe發現,長者似乎是被遺忘的一群,不是他們不想談及,「只不過佢哋覺得,好似冇人鍾意聽佢哋講嘢,於是好多時你唔問佢,嗰段歷史就會消失咗」。
九龍城取景憶拍拖點滴
觸發他們拍攝人生紀錄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Rita的親身經歷,年少時與爸爸的關係疏離,傳統爸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父女同一屋簷下卻無多少對話。直到年紀漸長,Rita慢慢多傾聽爸爸的成長故事,才慢慢明白到爸爸多一點。Rita和Joe任職錄像工作,二人於是利用公餘時間主動尋找機構試拍人生紀錄片,幫助過腦退化症及一般想為人生經歷留影的客人紀錄生平,八旬的李平婆婆便是其中之一。
內地出生的李平一生勞碌,她說50年代初曾經被政府阻止農民大量遷入城市,「話農村盲流入城市就唔啱,我哋係農村人要下放農場,入白果場種白果」。所幸其丈夫在城市任幹部,為保家庭團圓成功令李平調入毛巾社織毛巾。
之後還有大躍進、文革,李平記得「蔣介石話要反攻大陸,大陸好驚,就要全民操兵」,男女老幼不放過,她自然也是一分子,丈夫在文革未結束已死去,她寡婦一人照顧子女,後來輾轉結識第二任丈夫,嫁來香港。九龍寨城公園是她與丈夫的拍拖回憶,「呢個公園好開心……以前老公行得快,周圍帶我去行山,佢成日話我軟腳蟹」。其夫今年2月離世,終年98歲。
Rita說,李平是他們第一個拍攝的對象,獨居的她以前比較內向,後來有義工相伴,令她慢慢變得開朗,不過拍攝她也是個大挑戰,「雖然佢80幾歲,可能唔係讀好多書,但佢好有自己諗法」,例如稱有些鏡頭把她拍得太矮「似嚿麵包」、或者感覺「好淒涼」,「有啲我哋覺得好有美感嘅嘢,對婆婆嚟講有另一番體會,原來對老人家都唔可以Hea做,都要用心諗好件事,亦要諗點樣令佢滿意」。
豁達談生死 喪禮講環保
Joe印象深刻的是,李平能豁達地談生死,「佢覺得人如果離開,留咁多嘢做乜呢?花都唔使咁多啦!80幾歲老人家會講環保,仲要係講喪禮,呢樣嘢好得意」。人生如戲,新一代沒有經歷過類似內戰、饑荒、偷渡的苦難,不能理解上一代如何成長、怎樣形成今日的人生、思想模式,一齣人生紀錄片或可成為家族記憶,成為溝通的鑰匙,Joe稱「當你係主角,會有好多嘢想講,好多嘢想人哋知,紀錄一個人關於自己嘅故事,留畀下一代,係一件好珍貴嘅事」。
■記者袁楚雙
九龍城取景憶拍拖點滴
觸發他們拍攝人生紀錄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Rita的親身經歷,年少時與爸爸的關係疏離,傳統爸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父女同一屋簷下卻無多少對話。直到年紀漸長,Rita慢慢多傾聽爸爸的成長故事,才慢慢明白到爸爸多一點。Rita和Joe任職錄像工作,二人於是利用公餘時間主動尋找機構試拍人生紀錄片,幫助過腦退化症及一般想為人生經歷留影的客人紀錄生平,八旬的李平婆婆便是其中之一。
內地出生的李平一生勞碌,她說50年代初曾經被政府阻止農民大量遷入城市,「話農村盲流入城市就唔啱,我哋係農村人要下放農場,入白果場種白果」。所幸其丈夫在城市任幹部,為保家庭團圓成功令李平調入毛巾社織毛巾。
之後還有大躍進、文革,李平記得「蔣介石話要反攻大陸,大陸好驚,就要全民操兵」,男女老幼不放過,她自然也是一分子,丈夫在文革未結束已死去,她寡婦一人照顧子女,後來輾轉結識第二任丈夫,嫁來香港。九龍寨城公園是她與丈夫的拍拖回憶,「呢個公園好開心……以前老公行得快,周圍帶我去行山,佢成日話我軟腳蟹」。其夫今年2月離世,終年98歲。
Rita說,李平是他們第一個拍攝的對象,獨居的她以前比較內向,後來有義工相伴,令她慢慢變得開朗,不過拍攝她也是個大挑戰,「雖然佢80幾歲,可能唔係讀好多書,但佢好有自己諗法」,例如稱有些鏡頭把她拍得太矮「似嚿麵包」、或者感覺「好淒涼」,「有啲我哋覺得好有美感嘅嘢,對婆婆嚟講有另一番體會,原來對老人家都唔可以Hea做,都要用心諗好件事,亦要諗點樣令佢滿意」。
豁達談生死 喪禮講環保
Joe印象深刻的是,李平能豁達地談生死,「佢覺得人如果離開,留咁多嘢做乜呢?花都唔使咁多啦!80幾歲老人家會講環保,仲要係講喪禮,呢樣嘢好得意」。人生如戲,新一代沒有經歷過類似內戰、饑荒、偷渡的苦難,不能理解上一代如何成長、怎樣形成今日的人生、思想模式,一齣人生紀錄片或可成為家族記憶,成為溝通的鑰匙,Joe稱「當你係主角,會有好多嘢想講,好多嘢想人哋知,紀錄一個人關於自己嘅故事,留畀下一代,係一件好珍貴嘅事」。
■記者袁楚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