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有內地程式轉售資料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04日 06:35
2017年11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手機應用程式濫收個人資料,例子俯拾皆是。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說:「好似一啲電筒App,都會拎好多權限。我要個電筒着燈啫,做乜要我Phonebook、SMS、Wifi?好多用戶都唔知道,就很多資料被攞走。」
或進行詐騙活動
方保僑(圖)續指,內地的確有程式收集資料後,賣給公司傳送垃圾訊息和做「Cold Call」,甚至在其他程式、電郵開設另一個賬戶,或進行詐騙活動。他稱,即使每個用戶資料叫價只有0.1元,但一個程式已持有大量資料,「若有幾十萬人下載,都好恐怖,幾萬蚊都有人買」。
消委會曾查閱過手機應用程式的條款,發現有部份程式過度收集個人資料,有些條款寫得不清楚,可能會削弱消費者的權益。消委會建議用戶在下載前,應仔細閱讀,不要輕易跳過條款。消委會亦建議執法部門不時審視手機程式的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同時呼籲業界改善條款。而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則表示,在港控制收集、持有、處理或使用用家的個人資料時,都須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條例雖然沒有禁止應用程式開發商或營運商,轉移或披露用家的個人資料予其他持份者,但必須在《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中清楚述明,亦避免使用寬鬆廣泛及籠統的字眼。
■記者羅繼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