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LA專訪】中資狂簽荷李活名導!霸氣稱不需硬加中國元素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25日 04:35
2017年10月25日 04: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加州身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四大金雞母」中矽谷、農業、酒莊及荷李活各自撐起半邊天。近年中資全球投資,怎會錯失這塊商機,包括萬達集團﹑阿里影業﹑復星國際﹑甚至騰訊等中資巨企齊齊進軍荷李活,最近加入戰團的有四川地產商顏旭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星光文化,傳預備豪花1億美元簽荷李活導演,投資的電影Marshall也已經在美國上映。星光文化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羅雷(Peter)講明,資本只是後台支持,導演才是前台講故事的人,不想希望導演被市場牽著走,而硬在片中加中國元素。
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
所謂「Content is King(內容是王道)」,內容向來都是電影最重要的元素。羅雷表示,星光文化進軍荷李活是挑「人」投資,目前已經簽下了4個荷李活A咖導演,包括《奪魂鋸》及《陰兒房》導演及監製溫子仁、《衝出康普頓》及《玩命關頭8》的監製及導演蓋瑞·葛雷(F. Gary Gray)﹑災難片大師羅倫艾默烈治(Roland Emmerich)以及《舞力全開》導演朱浩偉。羅雷指,未來一兩個月內會簽齊10個,每個導演大概會開發3個案子,然後星光文化會著手協助拍攝﹑製作,而合約講明導演不可以與其他中國公司合作。
無論是不是中資,現今的荷李活製作很多都會考慮到中國市場,而在電影中加插大量中國元素及演員,對於這方面,羅雷就不敢苟同,「不會影響導演原創的思維,只會在商業上及市場上提出建議。」羅雷表示自己是製片出身,所以會尊重導演的想法及真實情感,不想將市場因素強加在導演身上。
另一個原因是,羅雷認為中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有些導演本身沒有很了解中國文化,又或是從來沒有去過中國,難以寫出好的中國情懷。「你就是為了一點票房,然後把中國的故事﹑人物﹑情懷,這麼生硬的放在你的電影裏,中國觀眾會接受嗎?不會的。」
他認為有些導演不了解中國就不要碰,中國的觀眾可以了解世界,有很多美國的電影都能夠在中國成功。因此,他們與導演在簽約時,並沒有加一些「需要中國元素」的條文,就算導演主動提出,羅雷都覺得沒有必要。他認為,電影的作家就是導演,只要導演忠於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講好故事,市場方面交給他們就好。
常與導演打交道,羅雷覺得很多導演都是性格大師,「他們很自我,有時候根本不為商業,他們很驕傲,目空一切,他們脆弱敏感...但這些都是人才,天才,鬼才...我們公司就是跟這些才打交道。」
對於投資大計,星光文化計劃每年投資5至8部電影或電視劇,另外也會簽10個新晉雙語的導演,扶持他們茁壯並打入大中華市場,冀讓他們成為下一個李安﹑朱浩偉。「因為華裔背景的這些導演,要在美國做到最頂尖是很難的,他們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其他人的一倍以上,作為我們這個背景的資本,當然要鼎力支持他們,不希望他們走太多的彎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