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憂證件出問題 聞官色變內地生易墮電騙 一周九人中招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24日 21:35
2017年10月24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電話騙案受害人有年輕化趨勢,警方於今年首三季接獲426宗假冒官員電話騙案,受害人共損失1.57億元,有近七成受害人年齡不足30歲,當中不少是在港讀書的內地生,僅在本月一周內就有9人受騙。警方相信與騙徒捉摸內地生擔心個人證件或網購包裹有問題的心理有關,令受害人墮入騙徒陷阱。
記者:謝明明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偽鈔、偽造文件及支援組警司陳天柱接受訪問時表示,警方於今年首三季接獲716宗電話騙案,比去年同期的732宗微跌2.2%,當中有587宗有損失,包括426宗假冒官員騙案,損失1.57億元,餘下是猜猜我是誰或虛構綁架騙案等。在426宗假冒官員騙案中,有七成八受害人是內地人或新來港人士;若以年齡計算,有近七成受害人年齡不足30歲,當中不乏內地學生。
陳指以本月為例,在9至15日僅一周內接報11宗電騙案,全部為假冒官員騙案,其中9宗受害人為內地大學生,被騙6,000至8萬元。警方相信內地人尤其是內地學生較易中招,與騙徒捉摸他們擔心個人證件或網購包裹有問題的心理有關,「佢哋嚟香港人生路不熟,會緊張個人證件,一旦聽到有入境處或內地公安打嚟,難免會擔心證件係咪有問題而中招」。
港人對電騙亦不可掉以輕心,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偽鈔、偽造文件及支援組總督察陳靜心表示,一名20歲的本地女生於上周接獲一名聲稱入境處官員電話,指接獲內地公安通知事主涉及一宗案件,隨即電話轉駁至一名報稱廣東公安的男子,對方聲稱事主一名朋友在內地涉走私黃金被捕,懷疑事主涉案,事主將5萬元助查費匯到內地。
翌日,對方再致電事主,稱懷疑存放事主家中的金器涉案,事主竟應對方要求,將家中價值5萬元的金器變賣,並將款項匯到內地。事主其後覺可疑,致電「防騙易」熱線查詢始知受騙,合共損失10萬元。
14歲港女生失$7,000
至於本年案件中,年齡最小的電騙受害人只有14歲,是一名本地中學女生。7月時受害人在深水埗住所收到自稱上海執法人員的騙徒電話,稱她在內地涉犯罪活動,要求交出保證金,否則會凍結她的資產及判監。受害人到找換店將折合7,576港元款項匯至騙徒指定的內地銀行戶口,她其後發現受騙報案。東九龍總區重案組接手調查,暫時無人被捕。
陳稱警方已加強向大學宣傳防騙教育,尤其是向內地生,警方已招募逾百名內地生為防騙大使,向內地生發放防騙訊息。由於有兩成半受害人會到內地開戶口將款項存入騙徒戶口,故近期廣東省銀行會查問開設戶口人士有否收到可疑來電,防止他們受騙。陳天柱提醒市民:「只要一提匯款一定係呃人,一定要收線同報警,或者打熱線18222查詢。」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