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護情:成長路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23日 06:35
2017年10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醫院會予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但去年中我在一間醫院兒童精神科實習時,卻有截然不同感受。一進病房,已感受到家的感覺,並傳來陣陣小孩歡笑聲。
每個孩子背後都有着不同的故事,背景、性格、教育水平亦各有差異,但令我驚訝的是他們大多是行為有問題而不能上學。當中七歲小男孩軒仔特別頑皮,多次因有破壞行為而入院。軒仔喜歡摺紙(圖),甚至可以摺出一隻蜥蜴來,讓我嘆為觀止。有一次摺玫瑰花時,他因屢學不上而痛哭,坐在身旁的我輕輕跟他說,其實已摺得不錯,還拿着失敗作品叫他教我,他終於破涕為笑,最後我們一同摺了玫瑰花。
軒仔的記性特別好,但每每因好勝心強,在不能輸的心態下,便會發脾氣如嚎哭和破壞家具等。每次我們都會讓他嘗試冷靜,做到有「賞」,即可以借閱摺紙圖書,相反就要在房間繼續冷靜,又會收去勞作紙。
軒仔需要冷靜時,我會拿出摺紙製成品,叫他教我摺一遍,過程中,會讚賞他原來是可以安靜下來的。有一天,他突然走到我面前說:「你是不是要走了?我們以後會不會再見?」那刻我呆了一陣才懂回答:「嗯!我會記得你教我摺紙。」之後,我還送了一張心意卡去鼓勵他。
病人與護士相處,難免日久產生感情,尤其小孩,若不處理好,之前建立的關係就會破壞,更甚的是會令孩子心靈受傷。軒仔的例子令我體會到,若能在小孩成長路上適當扶持,是有助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培養圓滿和正向的價值觀,從而影響他們對人的行為。
逢周一刊出
撰文:東區醫院精神科護士鍾曉麗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