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也說亮話:難為正邪定分界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16日 06:35
2017年10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數周前探訪葵涌劏房街坊,體驗他們的情況後,筆者不禁想起多年前讀過的一個短篇哲學小說《The Ones Who Walk Away from Omelas》。
故事講述一個美麗光明城市奧梅拉(Omelas),所有市民享受平靜、繁榮,這背後只有一個小孩必須生活於黑牢,吃不飽、說不出完整句子、睡於自己的糞便之中。每一個奧梅拉的成年人都有機會去瞭解這個小孩的情況,所有人第一次看見皆吃驚非常,但是大部份人選擇慢慢忘記,回歸平靜、繁榮,接受城市「必須有」、無可避免的缺點。
劏房街坊、弱勢社群是香港全球最自由經濟帶來的繁榮必須接受的「小孩」嗎?大家在感慨一番,茶餘飯後選擇慢慢忘記,回歸都市緊張的生活,繼續「搵食」嗎?
《Just Mercy》一書記載哈佛律師Brian Stevenson用一生幫助需要法律援助的少數族裔的故事,當中有幾位死囚在生死邊緣掙扎,沒有Stevenson和同仁的幫助,只有死路一條(美國還有死刑)。
他在TED TALK裏說:「我們最後不是被科技、設計、聰慧、或者理性批判,最後,一個社會的定性……取決於他們如何對待窮困之人、邊緣之人、淪落牢獄之人」。(We will ultimately not be judged by our technology, we won't be judged by our design, we won't be judged by our intellect and reason. Ultimately, you judge the character of a society...by how they treat the poor, the condemned, the incarcerated.)
我們又是如何對待同城裏的窮困之人、邊緣之人、淪落牢獄之人?
筆者小時家境清寒,父母從來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工作自力更生。和劏房街坊聊天時,這種在絕處找出生機的精神也往往呈現,歌詞:「對抗命運,但我永不怕捱,過去現在,難題迎刃解;人生的彩筆蘸上悲歡愛恨,描畫世上百千態」,正是寫照。
到底是哪位:「控制命運,任我巧安排,看似夢幻,凡人難盡瞭解;人間的好景,給我一朝破壞,榮辱愛恨任分派」?
是政府的責任嗎?是資本主義唯利是圖嗎?是懶惰的人自討苦吃嗎?是社會大眾漠不關心嗎?
「人海的衝擊比那蒼海更大,難為正邪定分界」。
張亮
cheungleong2003@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