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筆者作為一個教練,亦是一位10歲小朋友的父親,有時也會發一下白日夢,把自己的夢想投射給孩子。究竟甚麼元素可令自己的小朋友成為出色運動員?
過去一星期,看了一篇相關文章,當中一位著名兒童書籍作者,給了斬釘截鐵的答案:Back Off(放手),但對父母來說,放手並不容易。在物質豐富的香港社會,很多小朋友從嬰孩開始,在學術、課外活動甚至運動上,安排已擠得滿滿,而且得到供應不斷的餵養。在運動上,父母很快地單方面為孩子預備一切,如參加最知名的體育會、找上最好的私人教練、報名參加上不同的比賽等,務求快人一步,達到更高水平。
當父母在一邊沾沾自喜,認為這種「無言」付出是對孩子最好時,在另一邊廂,這種零溝通的做法,是扼殺了小朋友的權利,使他們沒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他們默不作聲,可能只是沒有發言的機會,甚至不忍向大家說不。那位作者舉了一個很好的比喻,現今培養兒童做運動的風氣,就如教導嬰孩學習英文文法,這種快人一步的做法是殘忍,不是讓他們進步,反之是迫使他們漸遠離運動。
作者指出,根據美國著名大學UCLA(以出產世界級運動員見稱)資料顯示,大學的獎學金運動員平均到15.4歲才開始單項的專注運動訓練。筆者想說的是不要太早限制小朋友的運動選擇,反而讓他們自小接觸不同類型運動,給他們玩個夠,才慢慢引導及啟發他們的運動選項,這才能讓他們的運動心靈飽足,對運動的自我推動力便會提升。人生漫長,何苦太快去限制小朋友的選擇?
作為父母,當開始想讓小朋友專注某項運動及提供有系統的訓練前,應當留意一下:「他們玩夠未?」
隔周四刊出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hc.info@sjs.org.hk
過去一星期,看了一篇相關文章,當中一位著名兒童書籍作者,給了斬釘截鐵的答案:Back Off(放手),但對父母來說,放手並不容易。在物質豐富的香港社會,很多小朋友從嬰孩開始,在學術、課外活動甚至運動上,安排已擠得滿滿,而且得到供應不斷的餵養。在運動上,父母很快地單方面為孩子預備一切,如參加最知名的體育會、找上最好的私人教練、報名參加上不同的比賽等,務求快人一步,達到更高水平。
當父母在一邊沾沾自喜,認為這種「無言」付出是對孩子最好時,在另一邊廂,這種零溝通的做法,是扼殺了小朋友的權利,使他們沒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他們默不作聲,可能只是沒有發言的機會,甚至不忍向大家說不。那位作者舉了一個很好的比喻,現今培養兒童做運動的風氣,就如教導嬰孩學習英文文法,這種快人一步的做法是殘忍,不是讓他們進步,反之是迫使他們漸遠離運動。
作者指出,根據美國著名大學UCLA(以出產世界級運動員見稱)資料顯示,大學的獎學金運動員平均到15.4歲才開始單項的專注運動訓練。筆者想說的是不要太早限制小朋友的運動選擇,反而讓他們自小接觸不同類型運動,給他們玩個夠,才慢慢引導及啟發他們的運動選項,這才能讓他們的運動心靈飽足,對運動的自我推動力便會提升。人生漫長,何苦太快去限制小朋友的選擇?
作為父母,當開始想讓小朋友專注某項運動及提供有系統的訓練前,應當留意一下:「他們玩夠未?」
隔周四刊出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hc.info@sjs.org.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