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200萬利得稅8.25% 最多慳16.5萬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12日 19:35
2017年10月12日 19: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中小企有望慳番筆!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指出,將實施企業利得稅兩級制,以減輕中小企稅務負擔,首200萬元利潤之利得稅率減半至8.25%,即最多可以慳近16.5萬元,政府將因而少收58億元,其後的利潤則按標準稅率16.5%評稅,中小企普遍歡迎建議,但批評政策同時惠澤大財團,而減稅幅度則被質疑「請個人都唔夠」。
記者:周家誠
以每年賺300萬元之中小企為例,以前繳利得稅幅度達49.5萬元,若果兩級制實施後,首200萬元僅須繳16.5萬元,另外100萬元同繳16.5萬元,共繳稅33萬元;對比以前方案慳近16.5萬元。此外,獨資及合資經營的企業利得稅率亦相應由15%減至7.5%。
政府每年少收58億元
政府指出,按上個財政年度利得稅收入1,390億元推算,整體庫房每年將少收58億元稅額,佔總利得稅收入4%,佔整體財政收入僅1%。政府又補充,上年度有10.4萬間企業要繳交利得稅,當中約八成利潤不足200萬元。
不過新稅制並非只關顧中小企,大企業首200萬元利潤亦受惠,被問到是否會有濫用情況,林鄭月娥指出,本港成功之道是來自簡單稅制,不會將個別公司拒諸門外,但為免個別大公司濫用寬減政策,大企業只可提名旗下一間子公司,可令相關寬減更集中於中小企。
中小企不滿大企業受惠
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該會曾經向上屆政府提議減利得稅方案,但始終不獲理睬,今次林鄭月娥上任後即着手處理,感到欣慰。不過他同時批評,當初希望每年利潤200萬元以下中小企可減稅,但現時是首200萬元利潤即可減稅,變相大企業亦受惠,將衍生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劉又認為,利潤200萬元將可獲扣16.5萬元,「但增加侍產假咪畀番同事,取消強積金對沖又係事在必行,都會增加營運成本」。他續說:「其實16.5萬做到啲乜嘢?請個人月薪1.3萬,13個月糧已經爆咗錶。」
美羅針織廠董事總經理林宣武指出,減稅是「有好過冇」,但現時是整體營商環境出現問題,例如難請人,令香港競爭力減弱,「除咗稅項,輸入外勞方面究竟進展如何?取消強積金對沖方案又係點?」他認為政府希望平衡這三方面事情,故此先幫中小企業減稅,可能會有後續政策。他又提到,現時減稅屬全球大趨勢,「個個國家都減,唔減就會俾人鬧喇,連美國都想減半稅率」;又同時批評減稅幅度實際幫忙不大,不足以聘請一名司機。
減稅幫助唔大
氣候變暖,經營好艱難,近呢10年生意額都跌緊。今次有利得稅減免,一年慳到十幾萬成本,但都加唔到人工,小恩小惠,幫助唔大。同埋冇點幫中產,我未買樓,但過咗首置盤入息上限,綠置居、白居二對我就更加冇幫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