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十.一長假期後公立醫院再次逼爆。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房近日嚴重「爆棚」,其中一區本應只有8張病床,但在電視機下也加了兩張,剩下的空間難讓醫療儀器通過。有該院醫生表示,不少40張床的內科病房近日嚴重超收,有時需擺放最多約54張病床,猶如流感高峯期重臨,擔心過於擠迫會影響搶救病人。
《蘋果》收到讀者攝自伊院內科病房的圖片,其中一個區格擺放約10張病床,兩張放於走廊,醫護難以行走之餘,醫療儀器也難以通過。
上房要等12小時
有伊院醫生透露,該院大部份內科病房原本最多容納40張病床,「依家最少加8張」,最嚴重時要加近14張,即共擺放約54張。該醫生指,新加病床一般會先放於走廊,然後才放進房內病人休息區格,但空間過於狹窄,「最簡單就係影響醫生埋去救病人,特別是最入邊、近窗口嗰啲,攝得埋去都遲咗(救治)」。
除內科病房,該醫生指近日急症室求診人次也較假期前上升,連帶等候上病房人數也上升並維持在20人左右,平均輪候時間達10至12小時。該醫生指情況如流感高峯期重臨,但人手遠未能應付,如該院急症室最少缺4至6位醫生、約12位護士。
威爾斯親王醫院情況類近,中大藥物及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則指,該院不少40張床的內科病房加床至接近50張,主要擺在走廊。他指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同長假期冇關,反而係人口老化引致」。醫管局發言人稱,公院整體內科病床過去一星期平均使用率已飽和,除伊院及威院,明愛、瑪嘉烈、博愛、將軍澳、聯合、屯門及仁濟醫院的內科病床使用率亦超過100%,即代表有加床。
讀者陳小姐(化名)表示,數日前因淋巴嚴重發炎,留醫伊院內科病房,她指該病房「加床」情況嚴重,而因房內病人多為長者,需接駁醫療儀器,「拖板、電線周地都係」。她稱,入院後感到「逼爆」問題極嚴重,坦言以後如非必要,不會留醫公院。
■記者于健民
《蘋果》收到讀者攝自伊院內科病房的圖片,其中一個區格擺放約10張病床,兩張放於走廊,醫護難以行走之餘,醫療儀器也難以通過。
上房要等12小時
有伊院醫生透露,該院大部份內科病房原本最多容納40張病床,「依家最少加8張」,最嚴重時要加近14張,即共擺放約54張。該醫生指,新加病床一般會先放於走廊,然後才放進房內病人休息區格,但空間過於狹窄,「最簡單就係影響醫生埋去救病人,特別是最入邊、近窗口嗰啲,攝得埋去都遲咗(救治)」。
除內科病房,該醫生指近日急症室求診人次也較假期前上升,連帶等候上病房人數也上升並維持在20人左右,平均輪候時間達10至12小時。該醫生指情況如流感高峯期重臨,但人手遠未能應付,如該院急症室最少缺4至6位醫生、約12位護士。
威爾斯親王醫院情況類近,中大藥物及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則指,該院不少40張床的內科病房加床至接近50張,主要擺在走廊。他指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同長假期冇關,反而係人口老化引致」。醫管局發言人稱,公院整體內科病床過去一星期平均使用率已飽和,除伊院及威院,明愛、瑪嘉烈、博愛、將軍澳、聯合、屯門及仁濟醫院的內科病床使用率亦超過100%,即代表有加床。
讀者陳小姐(化名)表示,數日前因淋巴嚴重發炎,留醫伊院內科病房,她指該病房「加床」情況嚴重,而因房內病人多為長者,需接駁醫療儀器,「拖板、電線周地都係」。她稱,入院後感到「逼爆」問題極嚴重,坦言以後如非必要,不會留醫公院。
■記者于健民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