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棄街邊兩星期 四部門懶理240箱稀釋藥劑 食環工倒落渠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11日 22:35
2017年10月11日 22:3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葵涌石蔭邨上月25日起出現4板共240箱稀釋藥劑,疑遭棄置,有區議員擔心危及行人或環境,先後向警方、消防處、食環署及環保署4個部門投訴,但各部門互相推搪,逾兩周都無人處理,至前晚才有食環外判清潔工到場,但他們竟用鎅刀鎅開紙皮箱,將裏面用膠桶盛載的稀釋劑,即場倒入雨水渠排走。食環署及環保署事後回應竟稱該批稀釋藥劑並非化學廢料,可按一般垃圾處置,認為處理方法「冇問題」,香港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反駁指藥劑含抗生素,質疑有關部門未驗先棄,做法草率。
記者:黎家駒
上月25日晚上,葵青區議員林紹輝在葵涌石蔭邨石蔭路垃圾站外,發現4板合共240箱物料遭人丟棄,上面有招紙顯示為藥用稀釋劑,他擔心液體洩漏會對途人及環境造成危害,於是報警,當時警方轉交消防跟進,經確認不屬危險品,要求林轉向食環署查詢,惟食環署又指應由環保署負責,結果4個部門互相推搪,藥劑經過兩星期日曬雨淋,加上有巿民好奇拆開細看,結果稀釋劑外露甚至傾斜。
環保署:會被海水沖淡
林紹輝再三向食環署及環保署要求跟進後,直至前晚9時許,數名外判清潔工終於到場,在食環署職員監督下,先用鎅刀鎅爛貨辦紙皮,將裏面用膠桶盛載的稀釋劑直接倒入現場的雨水渠排走,其餘硬料廢物則棄於垃圾站廢物回收箱內,至昨日有關新聞曝光後,消防及環保署才派員到場在渠內抽水辦檢驗。
環保署回應稱根據資料,有關稀釋水劑的主要成份是水份、氯化鈉、無水硫酸鈉、緩沖劑、抗真菌和抗細菌劑,並非化學廢物,而是高度稀釋水溶液,其實質成份含量相對較低,經雨水渠流入藍巴勒海峽會被水流迅速大量稀釋。發言人稱昨早派人在場抽取水樣本化驗,若有足夠證據證實有違反環保法例的情況,署方會按法例採取適當行動。
食環署回應經環保署確認非化學廢料後,交由署方作一般垃圾處置,發言人承認容許清潔服務承辦商工人弄穿膠樽讓液體流出,減輕重量,搬進垃圾收集站內暫存,並調派洗街車到現場清洗街道和路邊明渠。署方將會就有關員工是否違反工作指引作出跟進。
然而,林紹輝強調從未見過有關部門職員到場抽驗藥劑,便任其經雨水渠流向大海,批評處理方法粗疏。香港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更表示,抗真菌和抗細菌劑含有抗生素成份,倒入海中被海產吸收,會讓耐藥性細菌滋生,若有人進食污染海產,便有機會感染抗藥性惡菌,重申除非有關部門已檢驗並確認藥劑不含抗生素,否則有關做法不可接受。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