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學習中國功夫不但能讓孩子強身自衞,更能傳承中華文化!」走進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的「南少林五家拳功夫學院」,彷彿踏入90年代香港功夫電影的場景。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不同顏色的威猛獅頭懸掛在牆上,一旁陳列的兵器更是不下數十種──從基本的大刀、長劍,到少見的雙鉤及鐵環,都可以在這裏看到。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充滿濃濃中國風的武館,創辦人卻是來自墨西哥的埃德(Ed Torres)。這位習武超過40年的墨裔武術家,館內有超過40名的學生;他們除了練拳,也學習舞獅,可說是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在華人區延續最傳統的中華文化。
「你可以稱我為我師父,或是叫我埃德就好」。說到習武,已是耳順之年的埃德,眼中仍散發着精煉光芒。雖然體態隨着年紀變得豐餘,但舉手投足之間仍散發着練武人的彪悍氣息。
「我以前從來沒想過要當個師父,練武單純是為了自己的興趣!」埃德的童年時期,正是香港的功夫電影最蓬勃的60、70年代。對他來說,這些電影彷彿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視野,使他深深著迷。而當時最紅的幾部作品,總是以少林寺做為背景,而這也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希望自己成為少林寺的一份子。
年輕的的埃德加入了一間少林武術學校,極有熱忱的他,很快的就發現自己比其他同儕更有天份。當時他不論參加各種比賽,總能奪冠而歸。即使成年後加入軍隊,也沒有抹滅他對武術的熱誠,對於功夫的練習始終沒有中斷。一投入就超過了四十載,現在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傳承」,但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傳授功夫最難的地方在於學生們總是來來去去,無法長久。」埃德說,要精通武術沒有捷徑,一定透過長久的練習才能達成,「無論是哪種(武術),沒有個5到10年是無法打好基礎的。」但現代人忙碌、外務又多,即使是從小學習的孩子,也往往會在青年階段面臨學習壓力、或是害怕練武的辛苦,選擇中斷,也造成了武術人才的斷層。了解到這個現實,埃德目前的教學多以激發興趣為主;不論是習武還是舞獅,他都希望學生們能在自己的武館找到樂趣與成就感。
「我很喜歡學功夫,我不但可以變得更強壯,還能學習中華文化!」童言童語的Jacob今年8歲,他在埃德這裏學習功夫和舞獅已有兩年之久。當初爸爸只是希望他能夠嘗試不同的運動,結果Jacob卻展現出極大的興趣,一學就是兩年。Jacob說,練武不但健康,更讓他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現在他不但能獨自打出一套拳法,也時常跟着舞獅隊到各處表演。年幼的他雖然在鏡頭前略顯緊張,但打起拳來可是全神貫注、有模有樣,「我要一直練武,打到我年老為止!」
聽到兒子Jacob的童言童語,父親大衛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大衛說,習武可說是他們的家族傳統,「我父親當年是中國城舞獅隊的一員,而我成長過程中時也曾學習武術」。他強調自己一直到大學之前,都還保有練武的習慣。大衛依據自己的經驗強調,習武對於孩子的發展很有幫助,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能訓練他們服從、自律、以及培養領導能力。」他認為,雖然墨西哥裔的埃德不是大家印象中那種典型的師父,但是他的經驗以及熱忱無庸置疑,絕對是個很好的指導者。
「我已經教武術長達30年了,功夫對我來說,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從學習武術、教導拳法、再到近年也傳授孩子舞獅,埃德窮盡一生都在追求心中的武術真諦。他強調,教人習武是一份責任也是榮譽,所以自己會持續下去,「直到有一天我教不動為止」。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不同顏色的威猛獅頭懸掛在牆上,一旁陳列的兵器更是不下數十種──從基本的大刀、長劍,到少見的雙鉤及鐵環,都可以在這裏看到。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充滿濃濃中國風的武館,創辦人卻是來自墨西哥的埃德(Ed Torres)。這位習武超過40年的墨裔武術家,館內有超過40名的學生;他們除了練拳,也學習舞獅,可說是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在華人區延續最傳統的中華文化。
「你可以稱我為我師父,或是叫我埃德就好」。說到習武,已是耳順之年的埃德,眼中仍散發着精煉光芒。雖然體態隨着年紀變得豐餘,但舉手投足之間仍散發着練武人的彪悍氣息。
「我以前從來沒想過要當個師父,練武單純是為了自己的興趣!」埃德的童年時期,正是香港的功夫電影最蓬勃的60、70年代。對他來說,這些電影彷彿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視野,使他深深著迷。而當時最紅的幾部作品,總是以少林寺做為背景,而這也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希望自己成為少林寺的一份子。
年輕的的埃德加入了一間少林武術學校,極有熱忱的他,很快的就發現自己比其他同儕更有天份。當時他不論參加各種比賽,總能奪冠而歸。即使成年後加入軍隊,也沒有抹滅他對武術的熱誠,對於功夫的練習始終沒有中斷。一投入就超過了四十載,現在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傳承」,但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傳授功夫最難的地方在於學生們總是來來去去,無法長久。」埃德說,要精通武術沒有捷徑,一定透過長久的練習才能達成,「無論是哪種(武術),沒有個5到10年是無法打好基礎的。」但現代人忙碌、外務又多,即使是從小學習的孩子,也往往會在青年階段面臨學習壓力、或是害怕練武的辛苦,選擇中斷,也造成了武術人才的斷層。了解到這個現實,埃德目前的教學多以激發興趣為主;不論是習武還是舞獅,他都希望學生們能在自己的武館找到樂趣與成就感。
「我很喜歡學功夫,我不但可以變得更強壯,還能學習中華文化!」童言童語的Jacob今年8歲,他在埃德這裏學習功夫和舞獅已有兩年之久。當初爸爸只是希望他能夠嘗試不同的運動,結果Jacob卻展現出極大的興趣,一學就是兩年。Jacob說,練武不但健康,更讓他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現在他不但能獨自打出一套拳法,也時常跟着舞獅隊到各處表演。年幼的他雖然在鏡頭前略顯緊張,但打起拳來可是全神貫注、有模有樣,「我要一直練武,打到我年老為止!」
聽到兒子Jacob的童言童語,父親大衛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大衛說,習武可說是他們的家族傳統,「我父親當年是中國城舞獅隊的一員,而我成長過程中時也曾學習武術」。他強調自己一直到大學之前,都還保有練武的習慣。大衛依據自己的經驗強調,習武對於孩子的發展很有幫助,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能訓練他們服從、自律、以及培養領導能力。」他認為,雖然墨西哥裔的埃德不是大家印象中那種典型的師父,但是他的經驗以及熱忱無庸置疑,絕對是個很好的指導者。
「我已經教武術長達30年了,功夫對我來說,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從學習武術、教導拳法、再到近年也傳授孩子舞獅,埃德窮盡一生都在追求心中的武術真諦。他強調,教人習武是一份責任也是榮譽,所以自己會持續下去,「直到有一天我教不動為止」。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