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徒孫:促進藥物設計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05日 23:35
2017年10月05日 23: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助理教授劉振宇,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亨德森的「徒孫」。他指冷凍電鏡是現時結構生物學最火紅的技術,因為其高解像度可以觀察到細胞與蛋白質的微小結構,從而得知其實質功能,對基礎科學研究及藥物設計非常重要,如寨卡病毒威脅出現後,科學家紛以冷凍電鏡為病毒拍圖,嘗試觀察抗體與如何病毒結合,從而促進藥物設計。
劉振宇表示,中大在2015年已擁全港第一部冷凍電鏡,今年將購買約2,000萬港元的第二部,除了用來觀察蛋白質結構,也可以觀察動植物細胞與細胞器的超微型結構。
讚亨德森親力親為
劉振宇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博士論文導師,其博士「師傅」正是亨德森。他指亨德森「是我見過最聰明的科學家之一,對科學研究非常熱誠,而且有非常敏銳的科學觸覺。他到現在都是親力親為,親自做實驗,非常勤力。他對這個技術的貢獻非常重大,尤其是在實驗方法與技術的發展,非常高興他能獲獎。」
劉振宇本身的研究方向,是用冷凍電鏡解構蛋白質結構,主要專注在解構細胞膜蛋白與參與細胞自噬(autophagy)機制的各種蛋白。他的另一研究方向是「單粒子冷凍電鏡」,指冷凍電鏡過去主要用於解構分子量較大的蛋白質,目前整個領域的發展除了希望繼續提高解像度,也聚焦於以高解像度解構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同時縮短解構所需時間。
《蘋果》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