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hat we are reading:神枱上的弗洛伊德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01日 06:35
2017年10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對大眾而言,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學。相比起深澀難明的心理學研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戀母情意結和潛意識意念帶點神秘感又簡單明確,吸引不少人追捧他為心理學「一代宗師」。
現今心理學早已與弗洛伊德學說南轅北轍,即使偶有提及亦鮮會當真。然而,弗洛伊德的地位並沒因而動搖。文學批評家Frederick Crew本身對弗洛伊德沒大好感,早年曾辯論弗洛伊德的「功過」。無獨有偶,他新書《Freud: The Making of an Illusion》書中首句已坦言不明弗洛伊德何德何能與沙翁耶穌齊名。希望可藉着近年才被公開的文件,由頭到尾剖析弗洛伊德和理論。
弗洛伊德一生能為追求名利,無視證據提出理論。急於尋找突破發現的年輕弗洛伊德留意到當時期刊聲稱安全有效的「神奇藥物」可卡因。認為是發圍良機的他,隨即想到朋友兼恩師Ernst von Fleischl-Marxow正處理嗎啡上癮問題,因此於短時間內決定以可卡因為他戒毒。結果弄巧成拙,Fleischl變成雙重上癮。但在其後的論文、診症和演講中,弗洛伊德仍推介可卡因。而他似乎也知風險並在著作中「戴好頭盔」,萬一藥物出錯,他仍可全身而退。
除誇大個案,弗洛伊德也是典型認知失調例子。他行醫時只隨偏好判症和用藥,以致連番誤診。1887–90年代期間,他最愛將病人診斷為歇斯底里,又繼續以可卡因治病。即使是其他醫生證實病人受其他疾病所困,他仍堅持自己的診斷和用藥無誤。Frederick Crew形容:「弗洛伊德不但誤導了病人,更矇騙了自己;而他被證實錯誤,卻繼續選擇被騙。」
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療亦相當兒戲。他將所有精神疾病成因歸咎於病人兒時遭性侵的經歷,甚至詳細講述連病人都無印象的童年回憶。不少病人覺得他的判斷可笑,而不再找弗洛伊德診症。Frederick Crew發現其後不少案例都基於他的創作,而非現實。
被視為「精神分析」奠基證據的Anna O案例同樣錯漏百出。弗洛伊德認為Anna O的個案是歇欺底里的最佳例子,可以以談話治療方式找出致病原因並予以治療。但實情是弗洛伊德故意忽略和隱瞞Anna O是因嗎啡上癮致病,而她完成談話治療和催眠治療一年後病情仍反反覆覆。這類故事一律被弗洛伊德和追隨者統統隱瞞,並成為學說根基。
欠缺操守會使科學停滯不前,弗洛伊德正是最佳反面教材:為求名聲誇大效用、虛構科學證據,甚至將他人意念據為己有。就連弗洛伊德著名的「潛意識」、「精神分析」等概念都從競爭對手Pierre Janet挪用自立門戶。問題是,至今仍有精神分析門派採用他部份理念,卻鮮會檢測其假說。或者到今天,我們應從神枱上拉下弗洛伊德,認真審視他的研究:究竟幾多可信,又有幾多源自他的幻想?
Edward H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