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廣告經綸:等完又等虛耗光陰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29日 05:35
2017年09月29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近年時常去上海公幹,遇上最多的是飛機delay。一兩小時的誤點,已因習慣變得理所當然。試過一等,就等了九個小時,航空公司的餐券也派了三輪,食完、飲飽、再食,還未登機,如果不是check-in了行李及客戶會議非去不可,誓必打道回府睡個靚覺。最差的一次,因天氣導致所有飛往上海的航班取消,在機場過了整夜,然後一個晨早,最終以為皇恩浩蕩上了機,怎知也要再等到傍晚才起飛。一年之間,虛耗在等飛機的時間,可能足以環遊幾個世界,除了心靈創傷,更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簡直嚴重過天文台掛錯八號風球。
另一種也排行榜頭的等,就是等客戶開會。聽講有個半政府機構大客戶,出名例遲,少則一兩小時,多則半天或以上,最過分是以為等了大半天,大客戶理應在放工前就快出現,點知才被通知因超時會議,臨時有急事,所以等待中的會議今天要取消。那間廣告公司,在兩次續約後,索性全公司搬了去那個客戶的辦公室旁邊的大廈,一旦等得太久,全隊人便可以回公司繼續工作,真正有會開時,才九秒九跑過去隔籬building開會。算起來,客戶死性不能改,今天經濟環境budget不能丟,這也算是個斬腳趾避沙蟲的妙法。
在廣告公司,很多晚上的時間都要等review、等Artwork、等creative出橋、等老闆食完飯開會……有個同事,為免苦等浪費太多青春,乾脆搬到公司附近的apartment,在等待過程中,起碼可以先沖個涼,看看電視,或小睡片刻,搭兩程(車立),話咁快就到啦。
有時自己不好意思要人家白等,因為明白「你的時間就是時間,難道人家的時間就不是」這個道理。偶一為之,尚可接受,次次例遲,根本就是壞習慣,不是不能改,而是無意識去改,行業OT,看來只會越來越嚴重。今天的90後,跟我們這一代最大的不同,就是難忍這種無意義的等待,跟近年入行的少了、做不久的走了,不無關係。
文廸晞
heyadmen@gmail.com
本欄逢周五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