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大擬首引入17層組合屋宿舍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29日 21:35
2017年09月29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為加快建築流程,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擬在港引入砌積木式「單元預製」建築技術,於科學園及港大率先試行。港大物業處處長譚景良接受訪問時指,他們擬以新組裝合成技術興建17層高、共1,228個宿位的學生宿舍。
選址黃竹坑 料2022年落成
黃偉綸早前指為協助解決房屋問題,曾到內地江門參觀單元預製建築技術公司,希望引入以加快建築流程及減省人手,科學園及港大正試行使用這種技術建屋。
負責項目的港大物業處處長譚景良指,擬以類似組裝合成技術在黃竹坑警校路一幅斜坡興建兩幢17層高學生宿舍,提供1,228宿位,房間均是單人房,面積約70平方呎。新技術下房間會以金屬外殼製成,但包裝後外表與混凝土單位無異,將先在工廠將床架、衣櫃、書桌及門窗等安裝好,送至地盤以吊機組裝,再接駁供水及供電等設施,「基本上打開門入去就已經住得」。廚房及廁所設於走廊,學生需共用。
譚指此技術在英國及新加坡已流行,本港則首次引入,宿舍平台、地基及大廈主結構均沿用傳統技術,各樓層建築期則可縮短,「可一邊做地基,一邊預製單位,慳番啲時間」。曾研究組裝合成技術的港大建造及基建創新研究中心副總監潘巍指,此技術可大大縮短施工期達一半或以上,地盤所需人手大減,房間質素亦控制得較好。傳統興建17層高宿舍需時約5年,在新建築方法下校方預計約3年多便可完工。
但譚指此技術有一定限制,未必能在港廣泛使用,如地盤要較寬敞方便吊起房間,房間亦需有一定重複性,「如果只係幾款單位,大量做成本就可壓低」,外國多以此技術興建學生宿舍、酒店,亦有部份興建住宅,另外本港因經常發生颱風,故組裝時亦需仔細研究。至於建築成本,譚指傳統技術下整個宿舍成本約為10億元,而新技術有助縮短工期及減少人手,期望整體成本可與傳統建築相若。
譚重申此技術與貨櫃屋等臨時房屋無關,屬永久性房屋,耐用程度與傳統建築無異。港大預計明年會遞交立法會申請撥款,若順利可2019年初展開工程,施工期約3年多,即可最快於2022年落成。
■記者鍾雅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