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蘋果日報】一個飯盒、一把膠叉、一隻匙羹,這些理所當然丟棄的垃圾,背後要用多少人手、多少工序及多少人忍受惡臭,才令它們「重生」?
先後開設豬場及任職貨車司機的阿成,8年前認為冷門的回收飯盒行業有前景,於是毅然放棄安穩的工作,於元朗開設回收場。由學校收集而來的飯盒,轉為可循環再用的膠,過程繁複,廚餘不但要用人手挑走垃圾,飯盒亦經過多重機器,將它破碎、清洗及脫水,再可出口到內地。
惟國務院辦公廳近月公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今年底開始,禁止進口未加工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等24類固體廢物,回收標準提高,近150噸不合乎要求的膠如今囤積於阿成的工場內,令他的事業和為環保出力的信念遭受打擊。
回收基金宣佈,預留2,000萬元資助業界購買廢膠處理設備,以符合內地標準,避免回收物料送往堆填區。究竟措施能否有效幫助這類苦苦尋求出路的回收商?對他們而言,最有效的措施又是甚麼?
想探索360回收場係點?咁就要click入嚟睇吓喇: http://bit.ly/2wsn1jd
先後開設豬場及任職貨車司機的阿成,8年前認為冷門的回收飯盒行業有前景,於是毅然放棄安穩的工作,於元朗開設回收場。由學校收集而來的飯盒,轉為可循環再用的膠,過程繁複,廚餘不但要用人手挑走垃圾,飯盒亦經過多重機器,將它破碎、清洗及脫水,再可出口到內地。
惟國務院辦公廳近月公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今年底開始,禁止進口未加工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等24類固體廢物,回收標準提高,近150噸不合乎要求的膠如今囤積於阿成的工場內,令他的事業和為環保出力的信念遭受打擊。
回收基金宣佈,預留2,000萬元資助業界購買廢膠處理設備,以符合內地標準,避免回收物料送往堆填區。究竟措施能否有效幫助這類苦苦尋求出路的回收商?對他們而言,最有效的措施又是甚麼?
想探索360回收場係點?咁就要click入嚟睇吓喇: http://bit.ly/2wsn1jd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