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出席洛城911紀念活動喪弟男子哀:戰爭非應對之道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13日 05:35
2017年09月13日 05: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2001年的9月11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上班日。紐約世貿中心旁一如往常熙來人往,多數路人行色匆匆,正在上班的路上。他們沒想到,自己將會親身捲入一場世人難忘的恐怖襲擊。早上8時46分,美國航空編號11號班機撞上了紐約世貿中心北翼大樓,不可置信的畫面讓人驚慌失措、放聲尖叫。17分鐘後,聯合航空編號175號班機則是撞上了南翼大樓,這次所有人陷入了一片死寂。全世界都知道,這並非一場意外。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16年後的今天,即使真相早已大白,拉登也已伏首,但眾人心中的沈痛與思念始終從未抹去。周一,美國各地都舉行911紀念活動,而洛杉磯消防局(Los Angeles Fire Department)也在當日早上於Frank Hotchkin Memorial Training Center與洛杉磯市警局(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聯合舉行紀念活動。現場氣氛隆重,很多消防員遙想當年捨身救人的同袍,更是表情哀戚。
早上10時整,儀式由蘇格蘭風琴隊,伴隨着旗隊揭開序幕。這群風琴手和旗手都是由已退休的消防隊員以及警員所組成,伴隨着悲壯的風琴樂聲,旗手緩步走向由世貿中心地基遺骸所改成的紀念碑前。現場氣氛肅穆,一片沈靜。致詞開始前,現場主持人也要求大家默哀30秒,緬懷當年不幸喪生的救火鬥士、警員以及市民。
「這些計劃、金錢援助、甚至執行911攻擊行動的恐怖份子,其目的就是要製造恐懼」。加州州務卿帕迪利亞(Alex Padilla)在致詞時表示,事發那天他與許多人同樣感到不可置信,也疑惑為何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發生在美國,「為甚麼?我一直問自己為甚麼會這樣。」
帕迪利亞回憶,當時不論身處美國哪個角落,民眾的心情都十分低落,「即使洛杉磯沒有遭到實質上的攻擊,我們還是遭到恐懼的襲擊。」帕迪利亞強調,這場恐怖行動發起者的目的,就在於「挑戰美國的價值觀,包括自由以及民主的價值觀,以及我們對言論自由的信仰」。他認為美國群眾有顆堅強的心,大家不但沒有因此被擊敗,反而更加團結一心,並了解這些價值的可貴。
而洛杉磯市警察總長貝克(Charlie Beck)對帕迪利亞的言論也大表贊同。貝克堅定地向台下群眾表示,「身為美國人,我們都因為同樣的理由站在這裏,那就是我們都認同彼此。」貝克說,不管身處哪個城市,也不論自己的身份是警員或是消防員,在這裏大家都是同一條心,也堅持着同樣的信仰。他強調,美國之所以能夠維持信念、持續堅強,就是因為「我們都願意挺身而出,願意犧牲自我來成就更好的社會」。
致詞完畢之後,包含帕迪利亞、貝克、以及洛杉磯消防局長特拉薩斯(Ralph Terrazas)也以代表身份,獻上花圈和進行敲鐘儀式。禮成之後也開放群眾上前悼念,向喪生的英雄致哀。其中一名身着紐約洋基隊球衣的民眾馬蒂諾(Martino)更在獻花時痛哭失聲,看得出來悲痛萬分。他也接受《蘋果》記者訪問,訴說自己對911事件的感受。
「我是在紐約出生長大的,從孩提時代,我就看着世貿中心一磚一瓦被蓋起。我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世貿中心裏」。曾經看着萬丈高樓平地起,馬蒂諾卻在2001年9月11日這天,親眼看着它就這麼塌下。更讓他心痛的是,自己的弟弟當時更因為氣憤難當,在隔天就自願加入美國空軍,幾年後在戰鬥中因傷殉職。雖然不是直接因恐怖襲擊而過世,但對馬蒂諾來說,「911」不但是心中抹不去的痛,更讓他對戰爭感到痛苦又困惑。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試圖去了解這些不合理的事情??我們(國家)用戰爭的方式去回應恐怖襲擊,結過現在造就了伊斯蘭國和聖戰士,到底這一切是對的嗎?國家的決定是對的嗎?」馬蒂諾悲痛的強調,「這一點都不合理,我們一點進展都沒有,只卡在無止盡的戰爭泥沼之中,沒有任何人得到他們想要的,這一切??真的是爛透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