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夢見自己着高跟鞋,揹住好重嘅背囊,好辛苦咁喺山入面兜圈。」出現上述噩夢總令人困擾。有表達藝術治療師表示,噩夢可能是身心向自己發出的求救訊號,反映潛意識、日積月累的壓力。利用表達藝術治療如繪畫、戲劇,重新演繹噩夢,在「探夢」過程中幫助人抒發內在情緒,從另一角度處理壓力,為負面情緒尋找出路。
記者:梁麗兒
表達藝術治療師鄧智珊表示,夢可以反映人的潛意識。噩夢元凶可以是壓力,如來自生活或工作上的煩惱與難題、一些平日被壓抑的情緒,或者過去的創傷經歷,臨床上接獲個案的常見噩夢包括「夢見自己不停搵嘢、跑緊或追緊」;亦有些人因重複發同一個噩夢而感到困擾。
練習清空腦袋鬆一鬆
令鄧智珊難忘的是,她曾經為一名20多歲女子「探夢」。該女子間中夢見自己穿着4、5吋的高跟鞋行山,身上揹着一個沉重的背囊;她憶述在夢中會不斷於山中兜圈迷路。
透過表達藝術治療,女子與小組成員一起重新演繹及經歷噩夢,包括將噩夢畫出來,再模擬一起行山,與同行組員分享困難及感受;過程中,治療師也叫女子除下高跟鞋,寓意減輕艱難。女子在分享過程中,坦言平日要照顧家中長期病患者,加上工作辛苦、有經濟困難,至常發噩夢才驚覺自己壓力太大需要減壓。
表達藝術治療通過將噩夢視覺化,即畫出來,讓當時人了解自己的內在情緒及壓力,並可與夢對話,鄧智珊表示:「問吓點解發呢個夢?當時有乜感受?有乜深刻畫面?」繼而再在戲劇過程中加入自己想法,例如「原來山林入面有花香、樹葉沙沙聲,唔係咁可怕」、「原來唔係得我一個,係有人同我一齊行山嘅」,藉此從另一角度看噩夢,並與負面情緒抽離作減壓,令噩夢變得不可怕。
表達藝術治療融合了視覺藝術、音樂、戲劇、舞動及文字創作等模式,通過參與和創作,達到身、心、靈治療效果。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緊張,無時無刻都處於作戰狀態。鄧智珊建議市民透過「減壓隨意畫」及「清空腦袋練習」,讓自己的身心鬆一鬆,讓腦袋暫時放空,避免壓力長期積壓,形成情緒病。
記者:梁麗兒
表達藝術治療師鄧智珊表示,夢可以反映人的潛意識。噩夢元凶可以是壓力,如來自生活或工作上的煩惱與難題、一些平日被壓抑的情緒,或者過去的創傷經歷,臨床上接獲個案的常見噩夢包括「夢見自己不停搵嘢、跑緊或追緊」;亦有些人因重複發同一個噩夢而感到困擾。
練習清空腦袋鬆一鬆
令鄧智珊難忘的是,她曾經為一名20多歲女子「探夢」。該女子間中夢見自己穿着4、5吋的高跟鞋行山,身上揹着一個沉重的背囊;她憶述在夢中會不斷於山中兜圈迷路。
透過表達藝術治療,女子與小組成員一起重新演繹及經歷噩夢,包括將噩夢畫出來,再模擬一起行山,與同行組員分享困難及感受;過程中,治療師也叫女子除下高跟鞋,寓意減輕艱難。女子在分享過程中,坦言平日要照顧家中長期病患者,加上工作辛苦、有經濟困難,至常發噩夢才驚覺自己壓力太大需要減壓。
表達藝術治療通過將噩夢視覺化,即畫出來,讓當時人了解自己的內在情緒及壓力,並可與夢對話,鄧智珊表示:「問吓點解發呢個夢?當時有乜感受?有乜深刻畫面?」繼而再在戲劇過程中加入自己想法,例如「原來山林入面有花香、樹葉沙沙聲,唔係咁可怕」、「原來唔係得我一個,係有人同我一齊行山嘅」,藉此從另一角度看噩夢,並與負面情緒抽離作減壓,令噩夢變得不可怕。
表達藝術治療融合了視覺藝術、音樂、戲劇、舞動及文字創作等模式,通過參與和創作,達到身、心、靈治療效果。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緊張,無時無刻都處於作戰狀態。鄧智珊建議市民透過「減壓隨意畫」及「清空腦袋練習」,讓自己的身心鬆一鬆,讓腦袋暫時放空,避免壓力長期積壓,形成情緒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