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DR醫學美容涉於2012年推出實驗性免疫細胞療程,造成一死兩傷殘,案件昨在高院續審。被告DR創辦人周向榮供稱本身對免疫細胞療法毫無概念,是次被告技術員陳冠忠推介後才認識。周指陳游說謂「以DR會員人數來看,是一個不錯、穩定的收入來源」,又引薦台灣專家出售技術,惟對方索價1億台幣最終告吹;但其後陳仍不放棄,稱「網上好多文獻有晒做法」,自行張羅血液樣本和儀器試做。
記者:勞東來
周向榮指免疫細胞療法有很多種,包括本案出事的CIK療法,他稍後從大陸專家獲悉NK和CIK療法在國內非常流行。辯方昨展示陳於2011年3月初發給周的電郵,陳引述中國呼吸道疾病專家鍾南山指人體有NK細胞,可鏟除未變癌症、無法驗出的壞細胞。陳續指NK細胞可用於抗衰老,抽取NK細胞增殖後輸回人體,可能是未來的保健療法。
身為醫生的周昨供稱,他70年代學醫時NK細胞尚未被發現,陳因曾往台灣接受幹細胞技術訓練,獲台灣的李光輝教授告知NK療法。周稱看過電郵後着陳搜集更多資料。
辯方指陳在同年4月23日再發電郵,提到美國當局批准進行NK療法,大陸和台灣均有人用以保健,DR可藉此開拓收入來源。周昨指,當時公司新聘的醫學總監引述文獻指NK療法會引起肺積水,「所以我將呢個NK cell嘅概念停咗」。但陳後來指台灣李教授稱有新世代安全技術,周遂重新叫陳找資料。 周供稱陳一直指療程安全,又指公司經營臍帶血、牙齒、胎盤等細胞儲藏服務,「點解唔儲埋免疫細胞呢?」陳提出可聯絡李教授做技術轉移,費用是1,000萬新台幣,周與公司覺得銀碼可以接受。
沒簽約因交易價升10倍
陳於9月13日再提供來自李教授的資料,指NK療法幾乎沒副作用,若通過臨床試驗便很值得推廣;周昨稱,也贊同療法概念非常好。
翌日周又收到陳的電郵,附上李教授的合作協議,但交易價原來是1億新台幣。周昨指因銀碼突升10倍,而且公司只打算做NK細胞儲藏,合約卻寫開發治癌療法,故沒簽約。
惟同日6小時後陳又傳來電郵,指李的合作條件改為與周合辦保健中心,李拆賬兩成。周昨指因李反覆改變,「我覺得有啲驚」、「成件事好唔對路」,故拒絕合作。但陳之後仍覺得NK保健療法值得做,「佢同我講其實都唔使靠人嘅,網上好多文獻有晒做法,我哋可以自己試」。周指交易告吹數日後,陳即向他申請資金買血液做實驗,次月又向相熟的美國廠商借用細胞培殖機。案件周一續審。
案件編號:HCCC437/15
記者:勞東來
周向榮指免疫細胞療法有很多種,包括本案出事的CIK療法,他稍後從大陸專家獲悉NK和CIK療法在國內非常流行。辯方昨展示陳於2011年3月初發給周的電郵,陳引述中國呼吸道疾病專家鍾南山指人體有NK細胞,可鏟除未變癌症、無法驗出的壞細胞。陳續指NK細胞可用於抗衰老,抽取NK細胞增殖後輸回人體,可能是未來的保健療法。
身為醫生的周昨供稱,他70年代學醫時NK細胞尚未被發現,陳因曾往台灣接受幹細胞技術訓練,獲台灣的李光輝教授告知NK療法。周稱看過電郵後着陳搜集更多資料。
辯方指陳在同年4月23日再發電郵,提到美國當局批准進行NK療法,大陸和台灣均有人用以保健,DR可藉此開拓收入來源。周昨指,當時公司新聘的醫學總監引述文獻指NK療法會引起肺積水,「所以我將呢個NK cell嘅概念停咗」。但陳後來指台灣李教授稱有新世代安全技術,周遂重新叫陳找資料。 周供稱陳一直指療程安全,又指公司經營臍帶血、牙齒、胎盤等細胞儲藏服務,「點解唔儲埋免疫細胞呢?」陳提出可聯絡李教授做技術轉移,費用是1,000萬新台幣,周與公司覺得銀碼可以接受。
沒簽約因交易價升10倍
陳於9月13日再提供來自李教授的資料,指NK療法幾乎沒副作用,若通過臨床試驗便很值得推廣;周昨稱,也贊同療法概念非常好。
翌日周又收到陳的電郵,附上李教授的合作協議,但交易價原來是1億新台幣。周昨指因銀碼突升10倍,而且公司只打算做NK細胞儲藏,合約卻寫開發治癌療法,故沒簽約。
惟同日6小時後陳又傳來電郵,指李的合作條件改為與周合辦保健中心,李拆賬兩成。周昨指因李反覆改變,「我覺得有啲驚」、「成件事好唔對路」,故拒絕合作。但陳之後仍覺得NK保健療法值得做,「佢同我講其實都唔使靠人嘅,網上好多文獻有晒做法,我哋可以自己試」。周指交易告吹數日後,陳即向他申請資金買血液做實驗,次月又向相熟的美國廠商借用細胞培殖機。案件周一續審。
案件編號:HCCC437/15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