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經評論:中銀香港華麗轉身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04日 06:35
2017年09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

在按揭市場一直與滙豐短兵相接爭「一哥」地位的中銀香港(2388),更大戰場當然不只樓宇借貸咁簡單,而是想全方位撼贏獅子行成為本地第一大銀行。


滙豐母公司滙控(005)是國際大行,中銀兩年前才拋出由地區性銀行變身區域性銀行的定位,不過,觀乎兩行年內股價走勢及後續增長潛力,以至近日中期業績會上管理層鋪排的策略,中銀今次確有進入發圍起飛區、前景走向盈利增長股的可能。


有銀行家分析,今次中銀改變定位確屬華麗轉身,有脫胎換骨之影響,發展意義及實利價值,遠超當年獲委任離岸人民幣業務獨家清算行的效益,因為清算行在擴展客戶網絡及建立關係等軟利益居多,加上過去幾年人幣滙率貶值,跨境貿易結算量相應減少。


但是次中銀放售對本身增值有限的南商及集友,獲利後換取母公司東盟資產,未來只要中銀再揼入資本造大業務量,靠着中行(3988)在東南亞市場紮根多年的老本,跑贏其他中資行有先天優勢。


再加上中銀宣佈成立保險國際控股公司,拓展內滲透率仍然偏低的新興市場保險商機,倘日後阿媽再點頭,肯將所持中銀人壽49%股權亦注入阿仔中銀,那麼完成東盟六國資產整合注資的中銀,其區域性地位,應可媲美另一發鈔行渣打在亞洲的氣勢。


如果真心相信一帶一路概念work到,基建投資唔會變成一街大白象工程,央企國企走出去真會帶來大茶飯,那麼具備國際經驗兼內地網絡的中銀,可說享盡時機食正條水,持續增長有望貫徹下去而非曇花一現。未來最大不確定性,應是中銀能否憑複製本港信貸審批、企管合規等標準,駕馭東南亞市場資產質素,確保呆壞賬不會失控飆升;另外就是中銀作為中資行成員,始終會受內地宏觀局面影響的中國風險因素。


記者:劉美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