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處於低窪地區的鯉魚門上月在「天鴿」吹襲下成為澤國,村內水深及膝,更有岸邊寮屋門前的地基被大浪沖走,形成巨坑,消防需用鋁梯橫跨巨坑救人。有參與救援的消防員說,當時一心想救人,即使超時工作至26小時也不言倦。救人英雄不懼洪水凶險,卻讓母親憂心,「行動中我錯過咗阿媽23個電話」。
「錯過咗阿媽23個電話」
「天鴿」上月23日吹襲本港,天文台當日早上懸掛10號風球。鯉魚門是重災區之一,其中馬環村多間寮屋沿海而建,部份更有如棚屋,靠石樑木柱架空在海上。屋與屋之間的空隙,在10號風球下變成海水湧入的「捷徑」,村內小道水深及膝,多名村民被困。消防處當日朝早陸續收到村民的緊急召喚,油塘消防局派出兩架消防車及9名消防員到場,共救出22名村民。
有份參與救援的消防員孫逸興憶述,馬環村一間在海邊的寮屋內有4人被困,包括一個嬰兒,抱着嬰兒的女子神情慌張,因海水幾乎湧入屋內,惟屋外水流急,無法自行逃生。消防員「人鏈式」拯救,將救生繩和救生浮條等綁在門柄及附近的欄杆,再帶領求助村民到安全位置。他說,當時已工作近26小時,惟不感到疲倦,也不害怕洪水危險,「救到人我好開心,不過行動中錯過咗阿媽23個電話,反而佢好擔心,可能我遲咗收工」。
消防隊目蔡河則說,「天鴿」是他24年消防生涯中遇過最強的颱風。他說馬環村另一寮屋有兩男一女被困,惟屋外的地基被浪沖走,形成一個2米乘2米的巨坑,坑下便是湍急的海,捲起的湧浪比人更高,而地基倒塌亦隨時危及寮屋的結構安全。他們向其他村民借來鋁梯,橫跨巨坑搭成小橋,再用安全繩等固定,10分鐘內順利把村民救出。
負責指揮救援的消防隊長潘崇晃說,當時消防車停泊在鯉魚門牌坊,消防員需背負工具徒步至馬環村,但天氣和環境極惡劣,令原本8分鐘的路程變成16分鐘,「要一路行,一路評估環境。大浪係咁捲入啲路,水流好急,捉唔實嘅話會被沖走。我哋亦無諗咁多(感受),一心想爭分奪秒救人」。馬環村的門牌次序雜亂,亦增加救援難度。他絕對不建議市民在惡劣天氣下到戶外活動,包括打風去睇浪等,市民亦要隨時留意天氣變化,必要時到安全地方暫避。
■記者李詠希
「錯過咗阿媽23個電話」
「天鴿」上月23日吹襲本港,天文台當日早上懸掛10號風球。鯉魚門是重災區之一,其中馬環村多間寮屋沿海而建,部份更有如棚屋,靠石樑木柱架空在海上。屋與屋之間的空隙,在10號風球下變成海水湧入的「捷徑」,村內小道水深及膝,多名村民被困。消防處當日朝早陸續收到村民的緊急召喚,油塘消防局派出兩架消防車及9名消防員到場,共救出22名村民。
有份參與救援的消防員孫逸興憶述,馬環村一間在海邊的寮屋內有4人被困,包括一個嬰兒,抱着嬰兒的女子神情慌張,因海水幾乎湧入屋內,惟屋外水流急,無法自行逃生。消防員「人鏈式」拯救,將救生繩和救生浮條等綁在門柄及附近的欄杆,再帶領求助村民到安全位置。他說,當時已工作近26小時,惟不感到疲倦,也不害怕洪水危險,「救到人我好開心,不過行動中錯過咗阿媽23個電話,反而佢好擔心,可能我遲咗收工」。
消防隊目蔡河則說,「天鴿」是他24年消防生涯中遇過最強的颱風。他說馬環村另一寮屋有兩男一女被困,惟屋外的地基被浪沖走,形成一個2米乘2米的巨坑,坑下便是湍急的海,捲起的湧浪比人更高,而地基倒塌亦隨時危及寮屋的結構安全。他們向其他村民借來鋁梯,橫跨巨坑搭成小橋,再用安全繩等固定,10分鐘內順利把村民救出。
負責指揮救援的消防隊長潘崇晃說,當時消防車停泊在鯉魚門牌坊,消防員需背負工具徒步至馬環村,但天氣和環境極惡劣,令原本8分鐘的路程變成16分鐘,「要一路行,一路評估環境。大浪係咁捲入啲路,水流好急,捉唔實嘅話會被沖走。我哋亦無諗咁多(感受),一心想爭分奪秒救人」。馬環村的門牌次序雜亂,亦增加救援難度。他絕對不建議市民在惡劣天氣下到戶外活動,包括打風去睇浪等,市民亦要隨時留意天氣變化,必要時到安全地方暫避。
■記者李詠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