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珍稀物種孕育地屢遭破壞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03日 06:35
2017年09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主任陳頌鳴指,白腊村旁的季節性濕地,在雨季時形成淡水沼澤,是蜻蜓和青蛙的重要生境。


2009年,WWF發現有人在白腊村附近的郊野公園內非法開闢車路,讓挖土機入村進行工程,樹林被砍伐、河道被阻塞、濕地也遭填平。2011年,當地再次遭到大規模破壞。陳頌鳴促請城規會將該幅季節性濕地劃為自然保育地帶。


擬建度假設施

根據城規會會議紀錄,白腊有多個珍貴物種,水蕨覆蓋的面積大約相當於兩個半籃球場,鄰近白腊灣亦是文昌魚的重要生長地,文昌魚已在地球上存在5億年,堪稱活化石。


白腊過往曾有發展申請,包括2010年時,譽德萊教育機構要求發展局協助,於白腊興建國際學校,時值大浪西灣事件,國際學校計劃最終亦被否決。


持有西貢白腊地皮的張崇霖和黃崇瓊堪稱西貢大地主,根據旗下裕達隆集團網站介紹,集團在白腊擁有土地面積46萬平方呎、烏蛟騰擁有土地400萬平方呎、大浪灣擁有土地260萬平方呎。其中白腊項目擬發展成有80個房間的大型教育及度假設施。


■記者潘柏林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