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有話說﹕3萬自資院校津貼 學生新出路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11日 06:35
2017年07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排香港嘅大事,梗係新一屆特首林鄭月娥上場啦,佢仲用教育政策打頭炮,上個禮拜就上咗立法會,公布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嘅首階段運用方案。Mama即刻打醒十二分精神,聽下佢有咩新措施。


林太提出要喺中小學創造2350個常額教師職位、將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試驗計劃恆常化,同埋為DSE考到「3322」合資格讀大學嘅學生,提供每年每人3萬蚊嘅資助,畀佢哋去讀自資院校嘅課程。Mama覺得爭議性唔算大,難怪議員同教育界都普遍贊成啦!


對本屆考生無即時效用

贊成還贊成,但唔好過分高估成效。以自資院校學生嘅資助為例,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就同Mama講,由於措施推出得比較遲,今屆嘅DSE考生基本上都決定咗升學途徑,所以冇乜即時效用。


最關鍵係今次獲資助嘅範圍,只包括自資院校,例如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恒生管理學院(恒管)等,至於八間資助大學開辦嘅自資課程,並唔喺受惠範圍以內,變相成效細好多,「畢竟學費只係選校嘅其中一個考慮,好多時學生會留意院校嘅知名度,同埋能唔能夠銜接上大學。佢哋傾向選八大院校嘅課程,因此得唔到資助」。


點解只有自資院校受惠呢?吳寶城估計,政府唔單止係為學生考慮,亦刻意為港專、恒管等院校開拓市場,「八大院校本身名聲就好啲,對學生嚟講有吸引力。今次政府落手落腳,畀錢同學去讀自資院校,其實發放緊一個信息——自資院校所辦嘅課程並非次一等,政府都會認可,希望藉此鼓勵同學入讀」。


對於政府呢個做法,吳寶城就有所保留喇。佢話部分八大院校嘅自資課程,的確已經好受歡迎,例如香港科技大學嘅全球工商管理學士課程,係同兩間外國大學合辦,一讀完就有齊3間大學頒發證書,即使學費突破100萬,都好多人想讀,「不過有啲自資課程,就算由八大院校開辦,喺市場上都唔算突出,報讀人數同港專、恒管可能差唔多。係咪應該考慮畀資助,同樣鼓勵學生入讀呢?」


雖然有不足嘅地方,但吳寶城都建議,學生同老師要因應新措施而調整生涯規劃。學生要先知道,政府畀錢讓學生入讀自資院校,可見有一定認受性,決定出路時就多咗個選擇。老師都可以向學生講解新措施,或者帶學生去自資院校參觀,令佢哋多吸收相關入學資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46期]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