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施安祖﹕基調趨穩 亞洲新興股市續看俏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10日 06:35
2017年07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17年已經過了一半,回顧過去6個月,連升8年的美股三大指數雖屢創新高,今年上半年平均約有10%進帳,惟吸睛程度遠不及同期升幅達22%的MSCI新興亞洲市場指數。隨着區內基本因素更趨穩定,投資者熱中追求新焦點,後市潛力不容忽視。


企業復蘇估值廉 可對抗「收水」影響

事實上,經歷多年牛市,美股正面對央行寬鬆貨幣政策逆轉、縮表措施將至、利息轉勢向上等包袱,因而限制上升動力。反之,亞洲新興市場受惠於企業盈利復蘇、估值偏低,以及投資者持倉量較低等利好因素,對外圍潛在「收水」活動的免疫力增強,上行趨勢有望得以持續。


亞洲新興市場一向擁有經濟快速增長,以及年輕與中產人口上升等優勢;而隨着近年環球經濟復蘇,區內新興國家積極推行宏觀及微觀經濟改革,企業又致力控制資本開支及提升管治質素,成功令盈利及利潤率重拾升途,其中中國政府力推的供給側改革,成效漸於煤炭及鋼鐵等行業展現,正是成功一例。


過去投資者擔心美元強勢、美息上揚及環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會對亞洲新興市場造成不利。然而,自美國新政府上台後,環球貿易關係未見重大變化,美元升勢亦稍有緩減,美息向上也意味當地經濟向好。


強美元貿易戰憂慮已退卻

再者,新興國家經常帳更趨穩健,貨幣匯率愈見靈活,投資者對區內國家政治醜聞反應也表現成熟。上述因素均有助提振投資者對亞洲新興市場前景的信心。


按歷史市帳率計,目前環球新興國家股市估值比平均值低約0.2個標準差,已發展市場股市比較亦呈現折讓,而其中亞洲新興市場正是估值最低廉的市場之一。海外資金倉位仍低,有進一步提升空間,資金加碼或可成為區內新興市場後市的催化劑。


貝萊德亞洲股票團隊主管

[施安祖 亞洲脈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