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楊書健﹕英脫歐風險再增 美國房託勝歐洲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10日 06:35
2017年07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亞太區房託在上半年錄得5%的升幅。由2001年起的數據顯示,這類資產每年的總回報約12%,因此這半年的表現,並沒有落後於長期平均回報。就算期間美國聯邦儲備局兩次加息,亦未對房託表現造成太大影響。這印證了筆者一直的論點:只要租金仍然堅挺,房託並不怕溫和加息。我們認為,亞太區房託在下半年的表現,應該仍然平穩向上。


租金硬淨 無懼溫和加息

4個主要房託巿場中,除了日本錄得跌幅外,其餘澳洲、新加坡,以及香港三個巿場在這半年都錄得升幅。房託是房地產資產的一種,因此中長期表現與當地房地產周期掛鈎。例如今年澳洲及香港的租金仍處於上升軌,股價錄得升幅並不意外。新加坡的租金雖然下跌,但是跌幅已經收窄,租金或會在下半年見底。所以三地房託股價上揚,其實並不意外。


長期而言,幾個房地產巿場都有自己的本地因素,甚少出現一致的租金和樓價周期。所以分散投資到全區域的房託,可令組合的表現更為穩定,中長期的表現更為接近歷史的長期平均數。


去年10月至11月,亞太區房託錄得了超過10%,因此升息的影響,或已反映在去年的表現之中。不過自2014年初起計的3年多,房託每年的總回報仍有7%,包括約4.5%的現金派息。雖然遜於10幾年的長期紀錄,但是相較其他資產,仍屬表現不錯。


高息資產質素佳 長線多跑贏大巿

房託的投資特性,在本欄已經數次討論,也不贅言。房託相對高息,又在不少巿場擁有稅務優惠,可以幫助投資者製造現金收入。另外,房託的資產偏向質素較高,不少房託的資產主要是甲級資產,長期表現往往較大巿更好。而且房託由專業團隊打理,對於不願親身打理樓盤的投資者,亦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觀乎近一兩年的資金流向,有不少年紀較大的投資者有興趣投資房託。


另外有一類投資者,亦希望以房託為載體,投資歐美的房地產巿場。尤其最近兩三個月,不少投資者都重新研究歐洲經濟,認為巿場經已逐漸消化英國脫歐的風險,歐洲或會出現下一個升浪。但是文翠珊提早大選,卻失去了國會的多數黨地位,連英女王在選後的女王演說,亦罕有地不戴皇冠、不穿皇袍、不坐馬車進場。上一次女王以平裝出席女王演說,是1974年2月大選之後,保守黨和工黨的議席皆不過半,到最後需要同年10月再次大選。今次大選,保守黨的執政基礎亦很薄弱,勢難處理複雜的脫歐談判。因此,脫歐風險或將再現,投資歐洲的風險實際上是上升了。


反而美國的經濟已經好轉了兩三年,失業率已經跌到金融海嘯前的水平。加上聯儲局三次加息,經濟數據亦未有轉差,說明當地經濟已經處於上升期。除了亞太區之外,似乎美國房託,比歐洲房託更值得投資。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