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潘迪藍:法國改革動真格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10日 06:35
2017年07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星期一,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凡爾賽宮的國民議會和參議院聯席會議上,承諾進行深入改革,以消除法國民眾的「集體焦慮」。這個「新凱撒大帝」描繪了一個戴高樂式的願景——由一個強大的領袖帶領深受困擾的法國復蘇。


馬克龍還提出了一個現代化的選舉改革方案,旨在不可逆轉地打破以往差不多由兩個政黨壟斷的局面。但有人憂慮,馬克龍為了徹底改革法國的政治,會用盡其政治資本,以及令經濟改革失速。簡而言之,意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剛上任時,不是曾出現過類似的畫面嗎?我並不擔心馬克龍的改革計劃不實質,以及他展露的帝王傾向。他具有足夠強大的政治支持力度通過國民議會的改革,令勞動力市場自由化,以及遏制國家在經濟事務中的無形之手干預。


不虞步意大利倫齊覆轍

首先,這個愛麗榭宮的新主人不太理會法國媒體熱中的憂慮式風格。馬克龍認為,法國元首的作用,在薩爾科齊花大量精神微觀管理一些日常事務,以及奧朗德經常和媒體互動時,已被大為削弱了。馬克龍在他自己提出政治改革之後一日,才讓他挑選的總理菲利普公布政策計劃,這顯示了,他希望重新界定法國總統和總理的角色,讓兩者更好地分工。


其次,意大利總理倫齊在2016年就改革進行的全民公投失敗,與法國並沒有可比性。因為法國的選舉改革應該很容易得到國會的批准,毋須進行全民公投。


馬克龍凝聚強大政治能量

馬克龍計劃削減三分之一的國會議席,以及引入一定程度的比例代表制。他領導的共和前進黨(La Republique En Marche!)有308人當選國會議員,而與他結盟的中間派小黨民主運動黨(MoDem)則有42人當選。而且,這些國會議員絕大多數都是首次當選,據報都曾表示希望改革制度,讓法國重新變得輝煌。


馬克龍提名的總理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上周在577名議員的國民議會中,取得370票通過信任投票。值得注意的是,只有67名議員反對其任命,這是1959年以來的信任投票中最少者。


另外,有140名在野黨國會議員投了棄權票,他們將來仍然有可能在個別政策上支持菲利普。至於選舉改革,執政黨亦應該和在野政黨溝通。因為人們普遍認同,若排除「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等在野政黨,可能只是把一些公眾怨氣掩蓋和壓抑下來。


勞動力市場改革關鍵

重要的是,馬克龍和菲利普沒有像美國共和黨般,將稅務改革與醫療保健改革聯繫起來,而令問題複雜化。法國的選舉改革計劃將會在明年才完成討論,在明年中之前,不會成為主要議題。在未來幾個月,勞動力市場改革將會成為馬克龍成敗的主要議題。


有些時事評論員懷疑馬克龍和菲利普會否成功。去年,在工會發動大罷工和封鎖街道,造成交通混亂以及引致煉油廠關閉之後,勞動力市場自由化的計劃失敗了。因此,典型的觀點是,法國仍然是無法推行改革的。但基於以下幾個原因,我認為這一次情况截然不同。


1. 馬克龍不像奧朗德,改革勞動力市場乃他的主要競選承諾。相比之下,奧朗德做事則傾向中庸之道,被左翼的社會黨視為叛徒,因而阻撓他。


2. 前進黨在法國國會擁有過半數議席,而且其內部非常團結。相對於奧朗德要靠社會民主黨和極左派政黨的鬆散聯盟執政,前進黨的新任國會議員在當選之前,就已經承諾支持馬克龍(和菲利普)的政策計劃。


3. 法國經濟前景改善,會令馬克龍受惠。法國經濟復蘇已經產生足夠的拉力,將可引發溫和的就業增長,令失業率稍為下跌。


4. 法國工會是孤立的,這次應該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去年,法國工會是靠社會黨的反叛分子的支持。但今年,他們的政治盟友就只有由梅蘭雄(Jean-Luc Melenchon)領導的極左派政黨「不屈法國」(France Unbowed)的17名國會議員。


5. 法國勞工部長對工會採取了一種分治策略,看來奏效。直至目前為止,只有法國總工會(General Confederation of Labour)(法國第二大工會,約71萬會員)號召上街抗議。


擁有87.5萬會員的法國最大工會——法國勞工民主聯合會(French Democratic Confederation of Labour)則表示不會示威。這個180度轉變並不奇怪,因為法國工會乃透過管理失業保險來取得大部分的影響力。由於馬克龍計劃由國家來接管失業保險,這便令到工會的角色和影響力大減。


勞工市場改革的議案將會在今年9月提交給國會進行商議。但是,這不僅要看法國是否願意改變,還要看歐元區改變其經濟軌迹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通過處理最艱難的改革,馬克龍希望在下一屆德國總理(可能仍是默克爾)上任之前,就建立起他的聲望。若他成功,法國將被視為可靠的合作伙伴,這將為歐盟一體化提供新的動力,因為德國與法國之間的妥協將再次變得可能。


德國對於馬克龍的歐洲雄心反應溫和。今年初,我們認為,特朗普的敵視德國修辭,將會迫使德國重新考慮其基本的地緣戰略,不是選擇重商主義,就是擁抱其歐盟伙伴。今年1月份,我們認為,前者有60%的可能性。但過去6個月發生的事情,令後者的可能性上升。


德國似乎正在建立一種新的共識,認為留在一個強大的歐盟之內,最符合其利益。引人注目的是,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民主黨喊出的選舉口號,就包括「加強歐洲意味着加強德國」。在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之前,這是不可想像的。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