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龐寶林:債券通順風車 選基建資源類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10日 06:35
2017年07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回歸20周年的首個交易日,債券通正式啟動,先開放北向交易,即境外資金可投資於境內債券,而且額度無上限,啟動首日交易額達70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央送給香港回歸20年的一份大禮,同時象徵中國進一步開放內地資本市場。不到一個月前A股才「入摩」,MSCI首次將納入222隻A股大市值股票,MSCI預計納入A股將吸引約170億至180億美元資金流入中國。「入摩」加上債券通可謂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喜臨門」。


中國以59萬億元人民幣的規模,成為世界第三大債市,僅落後於美國和日本。過去境外資本很難參與中國境內市場,儘管過去數年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逐步放鬆投資限制,但境外資本參與度仍然很低。即使人民銀行在去年首次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並且無額度限制,但外資在中國的持債仍然不足1.5%。離岸交易商在2016年僅購買了100億元左右的票據,佔總量的一小部分。


中國政府渴望有更多外國資金流入,但又擔心資金只出不進,憂慮拖累人民幣貶值,因此,監管部門暫時只開放了債券通北向交易,進一步開放還需等待合適的時機。


料吸引民企走向國際化

債券通的開啟,令香港作為中國與亞洲及其他相關國家的連接點,可重新穩固其金融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將五大銀行貸款及企業政府發債相輔助,幫助「一帶一路」企業獲取更多資金支持。


截至去年底,兩大政策銀行與三大國有商業銀行共計5家銀行已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高達4254億美元貸款。但「一帶一路」是一個長期且耗資巨大的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資金支持,現時高達90%的流通債券仍然是由政府相關的機構發行,而在公司債中亦有超過三分之二來源於國有企業。


因此債券通或可激發更多中國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化的融資平台,「一帶一路」企業的債亦可趁債券通之機吸納資金。而愈多的資金流入中國債券,亦會幫助中國發債企業逐步提振信用評級,若此良性循環下,中國債券加入三大主流國際債券指數的概率也將會大大提升,屆時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中國市場。今年3月份,彭博已發布兩個全新指數——全球綜合+中國指數及新興市場本地貨幣政府債券+中國指數,作為納入中國債券的過渡版本。


當然,收益回報仍然是海外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截至7日,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597厘,遠高於發達國家,同期美國、德國及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2.368厘、0.558厘及0.088厘。


助提升中國發債企業信用評級

除了政府政策難以預測之外,例如過往導致債券市場崩潰的去槓桿化、貨幣對冲的成本和複雜程度等,均是潛在買家擔心的因素。目前個人投資者尚不能通過債券通直接投資於內地債市,不過亦可選擇相關的債券基金,部署於基建、資源及通信等公司債券的基金亦有投資機會。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