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ays of Seeing﹕遊園看大族故事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09日 06:35
2017年07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喜歡小而簡的私人博物館,如大學館藏、家族或名人皐應N家故居改建的會館,從個人或人物角度出發了解當地歷史、民風、生活和故事,加上遊人相對少,可以近距離地了解地道文化。台灣除了近年興起的建築地標和文創風,本土保育方面也有值得細看的景點,如獨有的廟宇、原住民文化。台中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本身是清朝水陸提督林文察一族的宅邸,採用閩南建築官宅格局,有經典的福州式戲台建築,還有不少復修和生活細節,對於了解傳統中國院落建築,具有啟發性的體驗。


中式建築不沉悶

中國建築會很沉悶嗎?蔣勳曾推薦台北板橋的林家花園為清代園林佳作,近似大觀園模樣,可以更了解傳統空間美學。位於台中的霧峰林家,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並列為日治時期的台灣五大家族,十九世紀中期,掌控了台灣中部大量的田地、擁有數千精兵和樟腦專賣權,更參加了不少重要戰事,也推動抗日、革命,在藝文教育事業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其修建的台灣四大名園之一萊園,是融合西式與日式建築風格的傳統閩南建築。


霧峰林家於1858年興建,包括下厝、頂厝和萊園三部分,開放給公眾參觀的部分只有宮保第和大花廳,需網上預約專人導覽團。導覽團約一個半小時,除了介紹建築特色、故事和親身體驗清朝建築空間,亦會細說復修細節和解答問題。例如官宅的詩畫和建築細節,見到林家為武官特點;隔間與傳統中國男女階級的關係,建築如何與南方氣候協調等﹕內容生活化外,中間時段更有茶飲、休息時間,讓參觀者停下來,看一看室內的空間。


生活的歷史

宮保第本來是一座三合院護龍農村建築,後來由長子林朝棟改建為十一開五進深,比一般官紳仕族的五開間規格更高;主屋採穿斗式構架,第一進及第五進屋頂採燕尾處理,第四進與第五進間採特殊廊院及穿心亭作法,內有名人詩畫、彩繪、匾額,導覽員細心解說特色和修復難度,如斗拱、月樑,如何尋找本地建材、手工,處處可見建築木工講究,窗花雕工精緻,雅而不俗。


建於1890年的大花廳,是碩果僅存的閩浙風格戲臺建築,面寬五開間,採用明廳和洞窗作法,福州式戲台加卷棚,空間感寬敞。這兒在過去是林家專屬宴客和看戲空間,宴會廳後方則改為展示空間,陳列建築復修資料、林家文物、舊照片,足見家族地位和規模。至於萊園,則要穿過宮保第鄰近街道,步行至明台中學旁邊,在台中如此悶熱天氣中,這兒有水池和亭台、橋閣,涼風輕送,心曠神怡。古蹟復修絕不容易,宮保第致力保留建築原貌,大花廳戲台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受破壞,林家和當地政府堅持照原貌用原材料復修,方可保留神韻。


Ire Tsui (巧詩)(獨立藝術、設計生活編輯,Talking Hands工作室發起人, Instagram: irecho / hellotalkinghands@mail.com)

編輯﹕曾祥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