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記得特首選舉前後都提過不論曾俊華上台還是林鄭月娥上場,表面溫和的政治氣氛將佔上風,民主派在新政府的換屆初期也不會有太大的對抗。當然這個推論被一些年齡、立場近似的人訕笑。不過觀乎近日泛民主派的表現以至七一的整體氣氛,這個推論也較近似當下的現實。
在這個政治氣氛的低谷,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積穀防饑」,在議題、論述、政策上深耕細作,創造一個可達至在野派別政治或政策共識的空間。我們闡述政治理念、倡議政治路線都是為了展現一些對香港未來的願景和想法。倡議和研究政策就是為了將政治願景變得具體,達到社會改變與轉化。
我們認為民間組織應該主張經濟自主、社區自治、體制自強、文化自成、國際自立,就是為了促進政府政策轉變,透過自強和政策改變充實民間社會實力,鞏固整個城市的優勢,為香港未來累積最大的條件。
大家都必須承認,即使未來要促進什麼政治改革甚至捍衛一國兩制、希望「永續《基本法》」,都需要條件才可以提升以上政治目標可達到的機會。假如香港優勢殆盡、失去國際獨特的地位,屆時只會淪為中國的普通城市,一國兩制也自然名存實亡。
現時香港最需要的未必是非常激烈和大型的政治抗爭,而是在目前空間為未來爭取最大的籌碼。全方位的社會改革爭取政策改變、推動社區連結和自治,都是漫長且精細的抗爭。這類抗爭不一定激起千層浪,但始終能夠滴水穿石,令市民真正感受到改變和成果。這是「立言香港」的期許,也是我們對未來政治、社會路線的最大期望。
作者是「立言香港」召集人
[張秀賢]
在這個政治氣氛的低谷,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積穀防饑」,在議題、論述、政策上深耕細作,創造一個可達至在野派別政治或政策共識的空間。我們闡述政治理念、倡議政治路線都是為了展現一些對香港未來的願景和想法。倡議和研究政策就是為了將政治願景變得具體,達到社會改變與轉化。
我們認為民間組織應該主張經濟自主、社區自治、體制自強、文化自成、國際自立,就是為了促進政府政策轉變,透過自強和政策改變充實民間社會實力,鞏固整個城市的優勢,為香港未來累積最大的條件。
大家都必須承認,即使未來要促進什麼政治改革甚至捍衛一國兩制、希望「永續《基本法》」,都需要條件才可以提升以上政治目標可達到的機會。假如香港優勢殆盡、失去國際獨特的地位,屆時只會淪為中國的普通城市,一國兩制也自然名存實亡。
現時香港最需要的未必是非常激烈和大型的政治抗爭,而是在目前空間為未來爭取最大的籌碼。全方位的社會改革爭取政策改變、推動社區連結和自治,都是漫長且精細的抗爭。這類抗爭不一定激起千層浪,但始終能夠滴水穿石,令市民真正感受到改變和成果。這是「立言香港」的期許,也是我們對未來政治、社會路線的最大期望。
作者是「立言香港」召集人
[張秀賢]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