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葉國華:建國70年 難論對錯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08日 06:35
2017年07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印度諾貝爾獎得主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曾任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院長。他到英國就任時的登記地址是聖三一書院院舍,移民官遂問他跟院長是否熟稔。阿馬蒂亞森在移民官面前反覆思量,到底他了解自己嗎?移民官懷疑他是假冒的,查清後才知道面前的人正是院長。


這個故事帶出了一條哲學問題——我們了解自己嗎?中國建國將近70年,回顧這個被譽為世界經濟奇蹟的民族,我們要反思到底中國人在這數十年間做對了什麼,又做錯了什麼。


中國在外交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維持跟美國友好的關係。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的時代均維持對美和諧的路線,好讓中美的走勢無論在戰略和博弈的方向而言,也處於良性競爭。正如美國人所說,人類會聰明地走向共享的時代。


回顧中國的社會發展,從土改、三反五反至文化大革命,這一連串的運動,以強烈的政治、革命性改造掃平社會,在經濟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上固然有一套分析,可是這對國民情緒上的震動和傷害則是錯的,就連中國政府也同意。文革、大躍進和個人崇拜,紀錄着那時極端的平均主義和民粹主義,造成許多組織上的混亂。然而,從1949年到現在,要劃一條界線判斷對錯並不容易。中國的蓬勃發展,證明做對的事情比錯的多,在對的事情上我們則要更細心思考。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周六下午2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成婉儀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葉國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