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特首林鄭月娥將在明日首次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並將介紹增加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的具體措施。林太在上任之初即落實這項政綱,表明政府對教育的重視,顯示出政府對於教育質素、教師的工作穩定問題、學生的生活負擔等都十分關心。這次增加50億經常撥款可說是重大突破,因為經常撥款屬於長期承擔,一改過往10多年只提供一次過撥款或短期現金津貼的做法。事實上,沒有長期承擔的撥款方式,一次又一次為教育界帶來極大的困擾以至禍害。
然而,必須強調的是50億撥款只是教育重回正軌的第一步。政府與教育界需要共商一個清晰藍圖,讓教育長遠而平穩地發展,同時讓教育政策更具方向和目標。
我建議今後5年的教育發展應分為兩大階段、五大方向。拋磚引玉,藉此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
階段一:鞏固
香港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有良好根基,只是過去10多年來當局推動教育改革時徒具宏大理念,然而實施過程屢有走樣和異化,美麗的承諾往往變成空言,更缺乏積極承擔,令市民對公共教育制度漸失信心。因此當務之急是鞏固整個教育制度,為教育發展創造良好基礎,當中涉及以下策略:
方向一:穩定教師隊伍。過往5年梁振英及吳克儉治下,編制教師的數目完全追不上教育事務的膨脹,以致教師工作量超高,苦不堪言,影響教育質素,同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短期合約聘請的教師和助理群體,變成次等教席。林太願意增加教師編制,是踏出解決教師工作量和就業穩定問題的重要一步。教育界的共識是把中小學每班的教師編制增加0.3,目前擬議中的0.1加幅雖然也可算是實質進展,但絕不應行人止步。此外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小學和特殊學校編制待遇的檢視、幼師薪級表的制訂,都有助穩定教師隊伍,提升教育質素。
方向二:為師生鬆綁減壓。當局需要改變現時過分強調競爭和催谷的風氣。這需從制度着手,以小幼階段為例,應即時擱置小三BCA(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即改良版TSA),並深入檢討,確保不再有任何操練誘因。此外也需要改變家長過分緊張競爭的觀念,移風易俗,讓小幼階段的教育從過度偏重學業成績釋放出來,同時關注學生的品格、健康、自理能力、學習興趣等,重塑健康的學習環境。減壓的需要,其實同樣適用於其他學習階段學生,也適用於教師身上,當局應該認真檢視師生的日常校園生活,為師生鬆綁減壓。
階段二:發展
在鞏固根基後,應謀求發展:追求教育上的均富和持續發展。
方向三:提升公共教育質素。「均富」的意思是整體提升。美國教育家Horace Mann曾指出公共教育的重要:「教育超乎社會的其他工具,在於它能造就人人均等的條件,功用有如社會的平衡器(great equalizer)。」近年來香港的公共教育有所削弱,學校制度內出現階層分隔問題,有可能影響社會凝聚力和整體教育質素。政府發展教育必須從整體角度出發,讓教育重新成為向上流動的階梯。
政府應着力發展公共教育,改善公共學校硬件和軟件。硬件方面應該致力改善低於標準的校舍和設施,令所有學生都得到合理的教育資源。軟件方面,雖然政府已打算把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恆常化,但仍須在師資培訓、其他專業支援和配套方面給予支援,才可有助融合教育的發展。
方向四:持續發展教育專業。校長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是影響教育質素的最重要因素。當局應致力提升教師專業,包括加強職前培訓、減少在職教師的教節和行政工作,讓他們入職後仍可有空間持續進修,提升教師專業。同時應該提升教師在學校發展上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專業精神。在整體教育政策方面也應該充分諮詢及接納教育界人士意見。
方向五:發展多元升學階梯。在課程和升學階梯方面,當局應重新審視現時教育制度是否照顧到學生的多元發展,特別是高中後階段,是否在學術之路以外另闢蹊徑加強職業教育呢?而文憑試方面又是否應確保學校有足夠選修科供學生選讀?
上述各項都需要更有力的經常資源投入才能成事。林太選擇在就職第一個星期即公布50億教育經費的具體建議,讓我們看到新政府對教育的承擔。但如何讓教育獲得真正提升,關鍵是政府必須對教育有一個長遠和清晰藍圖。這個藍圖必須如這次50億撥款一樣,由下而上,與教育界共商,達至與民共議!而這只是筆者的初步建議,期望拋磚引玉。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是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葉建源]
然而,必須強調的是50億撥款只是教育重回正軌的第一步。政府與教育界需要共商一個清晰藍圖,讓教育長遠而平穩地發展,同時讓教育政策更具方向和目標。
我建議今後5年的教育發展應分為兩大階段、五大方向。拋磚引玉,藉此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
階段一:鞏固
香港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有良好根基,只是過去10多年來當局推動教育改革時徒具宏大理念,然而實施過程屢有走樣和異化,美麗的承諾往往變成空言,更缺乏積極承擔,令市民對公共教育制度漸失信心。因此當務之急是鞏固整個教育制度,為教育發展創造良好基礎,當中涉及以下策略:
方向一:穩定教師隊伍。過往5年梁振英及吳克儉治下,編制教師的數目完全追不上教育事務的膨脹,以致教師工作量超高,苦不堪言,影響教育質素,同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短期合約聘請的教師和助理群體,變成次等教席。林太願意增加教師編制,是踏出解決教師工作量和就業穩定問題的重要一步。教育界的共識是把中小學每班的教師編制增加0.3,目前擬議中的0.1加幅雖然也可算是實質進展,但絕不應行人止步。此外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小學和特殊學校編制待遇的檢視、幼師薪級表的制訂,都有助穩定教師隊伍,提升教育質素。
方向二:為師生鬆綁減壓。當局需要改變現時過分強調競爭和催谷的風氣。這需從制度着手,以小幼階段為例,應即時擱置小三BCA(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即改良版TSA),並深入檢討,確保不再有任何操練誘因。此外也需要改變家長過分緊張競爭的觀念,移風易俗,讓小幼階段的教育從過度偏重學業成績釋放出來,同時關注學生的品格、健康、自理能力、學習興趣等,重塑健康的學習環境。減壓的需要,其實同樣適用於其他學習階段學生,也適用於教師身上,當局應該認真檢視師生的日常校園生活,為師生鬆綁減壓。
階段二:發展
在鞏固根基後,應謀求發展:追求教育上的均富和持續發展。
方向三:提升公共教育質素。「均富」的意思是整體提升。美國教育家Horace Mann曾指出公共教育的重要:「教育超乎社會的其他工具,在於它能造就人人均等的條件,功用有如社會的平衡器(great equalizer)。」近年來香港的公共教育有所削弱,學校制度內出現階層分隔問題,有可能影響社會凝聚力和整體教育質素。政府發展教育必須從整體角度出發,讓教育重新成為向上流動的階梯。
政府應着力發展公共教育,改善公共學校硬件和軟件。硬件方面應該致力改善低於標準的校舍和設施,令所有學生都得到合理的教育資源。軟件方面,雖然政府已打算把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恆常化,但仍須在師資培訓、其他專業支援和配套方面給予支援,才可有助融合教育的發展。
方向四:持續發展教育專業。校長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是影響教育質素的最重要因素。當局應致力提升教師專業,包括加強職前培訓、減少在職教師的教節和行政工作,讓他們入職後仍可有空間持續進修,提升教師專業。同時應該提升教師在學校發展上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專業精神。在整體教育政策方面也應該充分諮詢及接納教育界人士意見。
方向五:發展多元升學階梯。在課程和升學階梯方面,當局應重新審視現時教育制度是否照顧到學生的多元發展,特別是高中後階段,是否在學術之路以外另闢蹊徑加強職業教育呢?而文憑試方面又是否應確保學校有足夠選修科供學生選讀?
上述各項都需要更有力的經常資源投入才能成事。林太選擇在就職第一個星期即公布50億教育經費的具體建議,讓我們看到新政府對教育的承擔。但如何讓教育獲得真正提升,關鍵是政府必須對教育有一個長遠和清晰藍圖。這個藍圖必須如這次50億撥款一樣,由下而上,與教育界共商,達至與民共議!而這只是筆者的初步建議,期望拋磚引玉。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是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葉建源]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