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慳電系統 簡易打造舒適辦公室 一人一票調節冷氣溫度長青網文章

2017年07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7月04日 06:35
2017年07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2012年推出「室內溫度節能約章」計劃,呼籲商場辦公室維持平均室內溫度在24至26℃之間,不少機構都有跟隨。可是,每個人對溫度的感覺都不同,同一個辦公室內,有同事只穿T恤也覺得熱,亦有同事披上外套仍是覺冷,甚至影響工作效率。


要令每個人都能感覺到舒適溫度,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副教授王丹,便開發了「節能空調調節平台」,最大好處是可以集合辦公室內員工對溫度的「感覺」,配合多種環境因素自動調節冷氣溫度,既能提供舒適工作環境又可節能,一舉兩得。


根據機電工程署發布的香港能源最終用途數據2016顯示,2014年香港商業用電量佔全港總耗電量65%,當中在辦公室組別,冷氣的耗電量佔組別總耗電量逾一半,可見香港人每年用在冷氣的電量花費之高。但花費多又是否「物有所值」?王丹表示未必,「其實香港的辦公室溫度,一向偏低,主要是因為管理單位怕被人投訴,所以通常都以較為『涼快舒適的環境』為前提來設定溫度的準則,但究竟『涼快舒適的環境』是幾多度?由於屬個人感覺,難以每人都相同,為求達到每個人都有真正涼快感覺,而開發這個節能空調調節平台。」


配合環境資料、個人BMI計算

既然「舒適」是一種感覺,如何才能量化?首先在辦公室內每個人先安裝專用app,用家可以在app內「投票」,指出自己現時對溫度的感覺,之後系統經由中央冷氣感應器,蒐集室外溫度、室內溫度、冷氣風速等數據,再配合每一個用戶體重、身高、性別等BMI資料,利用一條專用的方程式,去計算用家覺得舒適的溫度範圍,控制相應的中央冷氣系統調節溫度。


其實就算有專用app,如果用家沒有「投票」,都未必能夠提供最舒適的溫度,所以為了令系統作出更準確判斷,設有交叉學習功能,「交叉學習功能會由兩個方法入手計算,首先是由過往數據中,預計不同時間用家對溫度的要求,從而作出最合適的調整,所以整日的冷氣溫度,都會有所改變。其次是會根據投票者的BMI對溫度的要求,套用到近似BMI數值但又沒有投票的用家身上,以令計算出的舒適溫度更為準確」。此外,如果有非使用app的用家進入環境之中,亦能根據中央冷氣系統中的數據變化,重新計算,提高環境的舒適度。


毋須大改軟硬件 慳電近兩成

節能空調調節平台,早前於一個面積為45平方米(約484平方呎),每天有13名員工上班的辦公室試行3個星期,得出結果是使用者溫感舒適度提高33.8%,而室內溫度整體上調1.75℃,同時冷氣節省電量18%。而由於節能空調調節平台可連接現有的中央處理系統運作,所以使用時不需要大規模更改軟硬件的配備。現階段將會聯絡樓宇管統及智能硬件生產商以支援更多不同的控制系統,同時會聯絡更多樓宇管理單位,進行測試及示範。


文:勞耀全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feature@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