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 恒指上半年勁升17%,表現亮麗,今期《Money Monday》封面故事專訪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區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謝企剛,以及安聯投資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分析最新形勢。兩人均認為中資科技股在上半年表現強勢後,中長期仍可看好,謝企剛則預測,下半年資金將分流轉炒落後的資源股及環保股。”
宏利謝企剛表示,由於海外及內地均有資金流入,加上企業盈利向好,故港股上半年表現強勁。他估計,內地保險資金將繼續增持港股,而債券通亦有助鞏固本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港股在下半年仍有不少投資機會。
明報記者 葉創成
上半年美元匯價回落,資金重返新興市場,港股亦受惠向好。不過,謝企剛接受訪問時強調,除了宏觀環境利好外,中資股盈利表現改善,亦成為股價上升的催化劑,「不少中資股也在A股上市,早前公布的首季業績普遍優於市場預期,故分析員已調高其盈利預測,支持股價向好。目前市場正關注中資股在8月公布中期業績時,對下半年的業務展望,假如前景仍然樂觀,盈利預測將再獲得調高,有利股價進一步向上突破」。
根據交銀國際估計,過去一年由內地流入本港的資金近1萬億元,當中經港股通流入買港股的資金達2000多億元。個別投資者擔心,北水是次湧港,主要原因是為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來港出席回歸20周年活動造勢,惟隨着慶祝活動曲終人散,有關資金可能會流走,將為港股帶來挑戰,但謝企剛不同意有關觀點,「資金的本性便是追逐盈利,邊度賺到錢就去邊度,既然北水過去一年在港股賺到錢,為何不可以停留多一段時間呢?我覺得除非A股步入大牛市,賺錢機會遠遠高於港股,資金才會回流內地;若A股維持上半年一樣的上落市的話,北水會繼續湧入港股,因為港股估值相對較低。這班人是很叻投資的,他們不是因為『七一』而來,最主要是看投資機會」。
政策引導 內地保險資金料續湧港
事實上,在習近平上周五訪港期間,中保監網站於傍晚公布《保險資金參與深港通業務試點監管口徑》,批准保險機構可以投資深港通名單的港股,是去年9月公布允許險資投資滬港通名單的港股後,再次放寬北水南下的限制。謝企剛表示,目前內地保險公司持有港股僅佔其投資組合2%,他估計隨着中央出台支持港股通的政策,日後有關比率將慢慢增至10%,換言之,投資港股的險資料將細水長流。
另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港交所(0388)的合資公司債券通有限公司,上周五亦於網站宣布,「債券通」的北向交易今日啟動,謝企剛分析,此舉對鞏固本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十分重要,「目前企業或個人在本港持有人民幣後,存放在銀行收息的回報不算理想,但這些人民幣存款日後若可透過債券通,投資內地債券,回報肯定會較高,可供選擇的投資標的將會顯著增加,視乎每個投資者的風險胃納而定;而中央近年積極推動公私營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簡稱PPP)的基建項目,需要龐大資金,債券通可滿足當中部分需求,因此,該政策對於內地及本港屬雙贏」。
債券通鞏固港人幣中心地位 中銀跑出
謝企剛又指出,個別在本港人民幣業務處於領先地位的本地銀行股,今年以來股價走勢強勁,可見市場亦看好債券通帶來的投資機會(編按:中銀香港(2388)上半年股價勁升34.6%,是表現第6佳的藍籌,見表)。
關於內地流動性的最大風險,謝企剛認為,是銀監會在第二季曾嚴查內銀發行理財產品,促使金融體系進一步去槓桿令資金趨緊。不過,他認為,隨着內銀於6月下旬排查萬達、海航及復星等明星企業的貸款,相信內銀已完成整頓違規「表外」業務,估計內銀短期不會再加強審查,令內地金融體系的流動性有所改善,此舉對港股亦屬利好。
特朗普對華政策多變 外圍最大風險
至於港股的外圍風險,主要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搖擺不定的對華政策,尤其是中美兩國會否爆發貿易戰。雖然特普朗與習近平在4月初舉行峰會後,中美關係有所改善,令風險溢價回落,帶動港股第二季延續強勢,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上周五證實,特朗普已核准其上台後的首批對台軍售案,金額高達14.2億美元,中國外交部亦隨即表明就此強烈反對,令人擔心中美關美將再起波瀾。
謝企剛分析,由於特朗普屬政治新丁,相信連美國人亦難以準確預測其政策,但他指出,假如美國向中國入口的產品徵收邊境稅,結果是當地通脹急升,大型超市倒閉裁員,美國普羅百姓身受其害,他不相信講求制衝的美國政治體制會容許特朗普這樣做。他又認為,特朗普於1月上任以來一直強調「美國優先」,要求其他國家讓出利益,已得罪不少西方盟友,與中國談判時討價還價的能力亦因此下降,「假如特朗普是強勢總統及世界領袖,中國在談判桌上會相對不利;但目前特朗普與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鬧緊交』,這便給予中國有更多空間」。
[封面故事]
宏利謝企剛表示,由於海外及內地均有資金流入,加上企業盈利向好,故港股上半年表現強勁。他估計,內地保險資金將繼續增持港股,而債券通亦有助鞏固本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港股在下半年仍有不少投資機會。
明報記者 葉創成
上半年美元匯價回落,資金重返新興市場,港股亦受惠向好。不過,謝企剛接受訪問時強調,除了宏觀環境利好外,中資股盈利表現改善,亦成為股價上升的催化劑,「不少中資股也在A股上市,早前公布的首季業績普遍優於市場預期,故分析員已調高其盈利預測,支持股價向好。目前市場正關注中資股在8月公布中期業績時,對下半年的業務展望,假如前景仍然樂觀,盈利預測將再獲得調高,有利股價進一步向上突破」。
根據交銀國際估計,過去一年由內地流入本港的資金近1萬億元,當中經港股通流入買港股的資金達2000多億元。個別投資者擔心,北水是次湧港,主要原因是為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來港出席回歸20周年活動造勢,惟隨着慶祝活動曲終人散,有關資金可能會流走,將為港股帶來挑戰,但謝企剛不同意有關觀點,「資金的本性便是追逐盈利,邊度賺到錢就去邊度,既然北水過去一年在港股賺到錢,為何不可以停留多一段時間呢?我覺得除非A股步入大牛市,賺錢機會遠遠高於港股,資金才會回流內地;若A股維持上半年一樣的上落市的話,北水會繼續湧入港股,因為港股估值相對較低。這班人是很叻投資的,他們不是因為『七一』而來,最主要是看投資機會」。
政策引導 內地保險資金料續湧港
事實上,在習近平上周五訪港期間,中保監網站於傍晚公布《保險資金參與深港通業務試點監管口徑》,批准保險機構可以投資深港通名單的港股,是去年9月公布允許險資投資滬港通名單的港股後,再次放寬北水南下的限制。謝企剛表示,目前內地保險公司持有港股僅佔其投資組合2%,他估計隨着中央出台支持港股通的政策,日後有關比率將慢慢增至10%,換言之,投資港股的險資料將細水長流。
另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港交所(0388)的合資公司債券通有限公司,上周五亦於網站宣布,「債券通」的北向交易今日啟動,謝企剛分析,此舉對鞏固本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十分重要,「目前企業或個人在本港持有人民幣後,存放在銀行收息的回報不算理想,但這些人民幣存款日後若可透過債券通,投資內地債券,回報肯定會較高,可供選擇的投資標的將會顯著增加,視乎每個投資者的風險胃納而定;而中央近年積極推動公私營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簡稱PPP)的基建項目,需要龐大資金,債券通可滿足當中部分需求,因此,該政策對於內地及本港屬雙贏」。
債券通鞏固港人幣中心地位 中銀跑出
謝企剛又指出,個別在本港人民幣業務處於領先地位的本地銀行股,今年以來股價走勢強勁,可見市場亦看好債券通帶來的投資機會(編按:中銀香港(2388)上半年股價勁升34.6%,是表現第6佳的藍籌,見表)。
關於內地流動性的最大風險,謝企剛認為,是銀監會在第二季曾嚴查內銀發行理財產品,促使金融體系進一步去槓桿令資金趨緊。不過,他認為,隨着內銀於6月下旬排查萬達、海航及復星等明星企業的貸款,相信內銀已完成整頓違規「表外」業務,估計內銀短期不會再加強審查,令內地金融體系的流動性有所改善,此舉對港股亦屬利好。
特朗普對華政策多變 外圍最大風險
至於港股的外圍風險,主要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搖擺不定的對華政策,尤其是中美兩國會否爆發貿易戰。雖然特普朗與習近平在4月初舉行峰會後,中美關係有所改善,令風險溢價回落,帶動港股第二季延續強勢,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上周五證實,特朗普已核准其上台後的首批對台軍售案,金額高達14.2億美元,中國外交部亦隨即表明就此強烈反對,令人擔心中美關美將再起波瀾。
謝企剛分析,由於特朗普屬政治新丁,相信連美國人亦難以準確預測其政策,但他指出,假如美國向中國入口的產品徵收邊境稅,結果是當地通脹急升,大型超市倒閉裁員,美國普羅百姓身受其害,他不相信講求制衝的美國政治體制會容許特朗普這樣做。他又認為,特朗普於1月上任以來一直強調「美國優先」,要求其他國家讓出利益,已得罪不少西方盟友,與中國談判時討價還價的能力亦因此下降,「假如特朗普是強勢總統及世界領袖,中國在談判桌上會相對不利;但目前特朗普與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鬧緊交』,這便給予中國有更多空間」。
[封面故事]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