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蛋撻取代雞蛋餡酥餅兒 強勢粵語反攻內地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4日 06:35
2017年06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小姐,水餃一碗多少錢」還是「小姐,睡覺一晚多少錢」,不小心發錯聲調,表達的意思可是天壤之別。


過去20年,中港兩地接觸頻繁,兩地用字互為影響,當中不少字句廣東話用詞,被收錄於語言界具權威地位的《現代漢語詞典》。


許耀賜說回歸以來,港人接觸或使用普通話的機會增加,但仍有不少常犯錯誤,鬧出很多笑翻肚皮的笑話。如稱讚男生英俊「帥哥」,港人常讀錯為「衰哥」,褒詞變貶詞,好人變壞人;英勇的「艦隊」更變成美味的「煎堆」。


回歸後在多個政策帶動下,兩地市民接觸增加,生活文化及用字亦互為影響,當中不少廣東話字詞,現成為內地日常詞語,亦收入《現代漢語詞典》,成了新詞酷語。如小食「蛋撻」,以前普通話據其食材而命名,叫「雞蛋餡酥餅兒」,現簡化至與本港一樣叫蛋撻,或「蛋塔」;茶樓點心「鳳爪」內地以前叫「雞爪子」,後來覺得香港名稱較優雅,亦方便市民,故跟隨港人改叫「鳳爪」。


「靚仔、靚女」不再屬香港獨有詞語,「靚哥、靚姐」在內地也容易聽到。許耀賜說當中較明顯的是「牛仔褲」,以前普通話若要表達牛仔褲,只得按牛仔褲的布料、質地等特色去形容,結果句子變得冗贅,如「什麼布料製怎樣質地的長或短褲」,但現在「牛仔褲」一詞幾乎在全國通用。許耀賜說廣東話是強勢語言,帶給內地很多影響,當中以食物較多,反觀內地用字暫時對香港的影響較小。他說這種互為影響的現象是兩地融合必經之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