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用語南下 學者:毋須擔心廣東話消失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4日 18:35
2017年06月24日 18: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回歸以來,本港的文字媒介出現不少以往只有在內地才會用上的「潮詞」,特別是政府官員的用字,讀報或聽新聞時,經常接觸到「接軌」、「素質」、「到位」、「優化」等詞。有市民認為有關詞彙蠶食本港獨有的文字,但大學新聞系、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均指出,隨着中港兩地接觸增加,兩地語言及文字互相影響,自然有變化,若運用得宜,可豐富文字詞彙。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說,回歸前政府文件以英文為主,中港接觸亦不多,故不論傳媒或政府文件,多以港人日常生活的用詞為主,較地道;回歸後,中港兩地多了溝通,面談及文件交流等增加時,文字亦自然互相影響。他說某些詞語如「到位」、「重中之重」等,除了個別官員常用外,大眾媒體未見廣泛使用,但當中亦有詞語可貼切形容情况,如「落實」等。蘇鑰機說這些用字情况屬正常,「好似平時說話時中英夾雜,現在是中港用字混合」。
中大中文系副系主任鄧思穎解釋,語言及文字會隨環境、對象及語境而有所不同,自古以來都在變化,市民未必太留意到。近年坊間不少市民發起維護廣東話等活動,拒用內地語言及文字。鄧思穎估計,與2014年教育局曾表示廣東話為「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有關,事件觸動市民情緒,加上及後一連串的社會運動,關心本港文字的人漸增。他笑稱,「2010年廣州撐粵語行動時,港人的反應不大」,故估計近年多了人關心本港語言,政治因素較多。鄧思穎說語言與社會息息相關,隨着不同因素會轉變,毋須擔心本身的語言消失而拒絕接觸其他言語,「語言會變化、變通去求生」。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