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偉業:卡塔爾被孤立 折射中東未來不確定局面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4日 06:35
2017年06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繼沙特阿拉伯聯軍於2015年攻打也門後,2017年6月沙特再次聯同阿聯酋、巴林、埃及、也門、利比亞和馬爾代夫,7國突然與卡塔爾斷交,截斷海空陸的運輸網絡,全面封殺接壤沙特鄰國卡塔爾的生存命脈。


今次沙特以外交和經濟手段制裁卡塔爾並非事出偶然,卡塔爾與沙特的摩擦早有前科。但暫時沙特沒有以對付也門一樣以軍事方式攻打卡塔爾,沙特和阿聯酋亦否認在卡塔爾國內發動軍事政變。其實,自沙特國王薩勒曼於2015年接位,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執掌國家改革大權,沙特內政和對外的海灣政策就發生巨大變化。


觀察近年沙特軍事舉兵攻打也門、今次沙特隔離卡塔爾所採取的孤立與圍堵的政策,雖然方式不同,但其邏輯均一脈相承,就是團結大多數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脅迫和邊緣化極少數鄰近小國,以鞏固沙特在遜尼派世界的領導地位。


沙特策略:孤立與圍堵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的敵人從來不是也門或卡塔爾。雖然出兵攻打也門、孤立卡塔爾的名義是打擊恐怖主義,孤立卡塔爾是要譴責該國支持極端組織例如伊斯蘭國、穆斯林兄弟會和哈瑪斯等等,但是沙特真正針對的是卡塔爾在中東不受沙特操控的軟實力,不滿卡塔爾對以色列和伊朗持開明和正面取態。其實沙特要抗擊的是在地區逐漸壯大、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勢力。分析相信伊朗支持也門胡塞軍隊,卡塔爾向伊朗示好就是直接觸怒沙特的主因。由此思考,沙特孤立卡塔爾,緊隨伊朗首都德黑蘭首次遭伊斯蘭國恐襲、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什葉派清真寺爆炸,絕對不是連串獨立的事件。卡塔爾被孤立,伊朗首都國會大樓和已故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的陵墓同時受襲,加上什葉派教徒在遜尼派為主的地區備受敵視,都直接挑釁伊朗和中東地區什葉派的神經。


孤立影響:短線與長線

卡塔爾被孤立的影響立竿見影。截斷海空陸的物流運輸隨即引起社會恐慌,民眾爭相搶購糧食。卡塔爾航空在阿拉伯半島的空域曾被封鎖,分析亦估計以多哈為根據點的半島電視台營運前景並不明朗。如果制裁持續,卡塔爾能否成功舉辦2022年足球世界盃,繼續僱用大批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外地勞工進行大型基建項目就成疑問。長遠而言,該國作為中東地區的樞紐形象備受打擊。標準普爾已將卡塔爾的主權評級由「AA」降級至「AA-」,評級展望維持負面。另一例子就是制裁前眾多歐美大學都以卡塔爾為中東分校的落戶地,未來其他大學是否在該國取址已成一大問號,現存的校園會否撤出卡塔爾亦有待觀察。


卡塔爾被孤立亦折射出幾點中東地區未來的不確定局面:

第一,沙特與阿聯酋原意希望重手教訓卡塔爾能令該國在短時間就範,但事情並未如沙特所意願。卡塔爾已拒絕沙特聯盟的指控,示意誓不向斷交壓力低頭。未知沙特會否因此向卡塔爾加強施壓,將海灣地區衝突升級。


第二,海灣國家阿曼和科威特並沒有加入制裁卡塔爾的行列,加上孤立行動反而助長伊朗、伊拉克與卡塔爾關係更加密切,土耳其更高調反對孤立卡塔爾的行動,認為孤立有違伊斯蘭精神。卡塔爾被孤立事件或將中東各國重組和歸邊。


中國怎樣取捨 殊不容易

第三,面對中東各國衝突所帶來的重組和歸邊,中國怎樣在中東兩大勢力的沙特與伊朗間取捨、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以中立的態度平衡各方利益實在殊不容易。中國一直以卡塔爾為中東落戶的試點,卡塔爾是「一帶一路」上最早參與的中東國家之一,更是首個在中東的人民幣結算中心,亦是中國連接中東地區的航運樞紐。但經此一役,中國怎樣在中東各國周旋、評估「一帶一路」的實戰風險亦引起不少關注。


美國在中東地區火上加油

第四,卡塔爾是全球最大液態天然氣輸出國,持續制裁將影響不少國家面對渡過寒冬能源安全的實際需要。恐怕爭持時間愈長,孤立長遠反令國際輿論同情和支持卡塔爾。如果制裁卡塔爾逐漸失效,沙特或再陷入也門戰爭後另一外交泥沼。


第五,美國前後不一致的中東政策令人費解,總統特朗普在支持沙特譴責卡塔爾的同時,美國竟然同樣出售軍備給沙特和卡塔爾,而卡塔爾仍是美國在中東地區佈防的最大的空軍基地,這顯出美國缺乏以往的誠意促進中東地區穩定,相反成為令中東地區火上加油的負面因素。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中東博弈:被孤立的卡塔爾」)

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何偉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