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兆聰:港股短線縱受壓 終可再展升浪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20日 06:35
2017年06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升298點,收報25,924點,成交金額656億元。A股入摩結果即將公布,市場預料機會頗大,昨日偷步入市,國指表現突出急升1.3%,是全亞洲升幅最大的主要股指,恒指亦在騰訊(0700)創收市新高下進帳1.1%。恒指再試26,000點大關,能否破位很視乎入摩結果,予投資者一種賭一鋪的感覺,在估值已貼近5年高位時都偏審慎,成交金額未能配合,但當前投資時不用太過短視,就算短線受阻再回落,筆者相信反覆過後終能破位再展升浪。
A股入摩是全城焦點,若再度被拒,中港股當然會有沽壓,但即使成功加入,也有分析指初期帶來的資金非常有限,說不定同樣會有一個反高潮。從一個宏觀角度看,全球股市升勢凌厲,但港股估值依然脫節,恒指今年預測市盈率為13倍,全球一般也達到15倍以上,國指僅只有8倍,重估空間可以很大。當然,國指內金融股佔比極高,這又是全球投資者都看淡的板塊,多年來都沒有出現過重估,除了大時代一役。
去槓桿過快利率急升 政策須微調
現在回看大時代,大家當然得啖笑,但其發生的背景,就是中國貨幣政策轉變,在2014年開啟了一輪減息降準的寬鬆周期,資金對股票趨之若鶩。那中國會否出現政策轉向?本欄上周在金融統計數字公布後,指實體需求強勁,但社會融資總額持續下降,去槓桿速度過快形成利率急升,債券融資持續淨減少,政策力度有必要作出微調。
昨日《經濟參考報》頭版刊發徐高署名文章,強調要為「十九大」的召開營造平穩環境,為長期改革推進建構良好氛圍,因此有必要盡量延長此輪經濟復蘇的時間長度,穩定各方信心。信貸需要寬鬆,為表外回表內留出空間;債市融資功能需要恢復,以實現「非標轉標」。在真實利率因為PPI下行而快速上升之時,名義利率有必要做相應調整,以弱化真實利率上升帶來的緊縮效應。
如此全面鴿派的觀點,在官媒之中其實很少見,特別是今年政策一直從嚴。要留意的是,《經濟參考報》今年近乎是官方與市場的溝通橋樑,2月初指中國當前不具備加息基礎和條件來安撫市場;3月就指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中國已拉開去槓桿攻堅戰序幕,結果債市風聲鶴唳;4月指股市只有從嚴監管才有健康未來,中證監之後就幾乎周周登場,新政頻出,股市一瀉如注。
走勢趨強 留意友邦匯控
經過半年的努力,金融市場去槓桿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各大中小銀行皆不敢進取經營,第三季加大流動性供給、引導銀行向實體濟貸款,讓市場利率逐漸回落,並加大債市發展,似乎已成中央的主調。當然,這未必會是減息降準,但一個偏寬鬆的貨幣環境,配合經濟保持平穩,是否足以令外資對估值大落後的中資股看得好一點?
說回市况,當大市上揚,強勢的股份依舊是同一批,騰訊、平保(2318)、招行(3968)等,另一隻靜悄悄地破頂的是友邦(1299),匯控(0005)則在高位穩步上揚,距破頂僅一步之遙。若對中資股始終興趣不大,後兩者是理想選擇。
[張兆聰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