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天津全國運動會要吸收各國外籍華人參賽,這是全球碩果僅存之全運會又一次示好普羅大眾。之前不久,全運會破天荒引入「群眾比賽」,設19個大項、126個小項,媒體稱「8022名民間高手」天津赴賽。使人嘖嘖稱奇:中國各省(區)你死我活鬥了58年的競技「生死場」緣何到了今年敞開胸懷包容萬眾?
有網民解讀:這是垂垂老矣的全運會在發出「我要活下去」的呼聲,而妙招之一是借助普羅大眾求得存活的「合理性」。長期以來,全運會一直有「生存危機」,這早已不是秘密。16年前廣州全運會期間,先是中國第一官方大報《人民日報》網站刊登署名王海鵬文章〈生來就姓「計劃」,純屬勞民傷財?——試問全運路在何方〉,直言「已四十二歲高齡的全運會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近半個世紀前中國所處特殊環境(被國際敵對勢力封殺)之於體育的對應結果之一」,文章質疑「仿製於蘇聯」的全運會因「勞民傷財」在各國相繼謝幕,豈在中國「獨自逍遙」?中新社同時發文〈從「磨難」到享受——全運會面臨轉型?!〉,《人民日報》海外版轉載。兩文代表全運會「取消派」與「改良派」。兩年後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體育界名人張燮林、體委高官樓大鵬等人提出要求取消全運會的提案,將「質疑全運會」以名人效應攤在各國人民面前。
筆者一度不主張「取消」全運會,乃因全運會曾對中國功莫大焉。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首次全面參賽即以15金躋身四強,就拜全運會練兵所賜。須知當時中國GDP(本地生產總值)排位遠遠落後於此奧運排名,且是時中國百廢待興難求佳音,洛杉磯報捷極大振奮改革開放艱苦進軍中的國人。
確實到了認真審視之時
然王海鵬詬病全運會「勞民傷財」尤其是「傷財」也是不爭事實。「國家浪費」、「滯後浪費」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如「全運會場館浪費」,首4屆都是北京主辦,場館最省;後國家開口允許上海、廣東爭辦,場館大幅開建,好在兩地財力雄厚問題不大;2001年再由國務院發文各地敞開爭辦,遼寧、山東、江蘇、天津先後得手,每屆新建二三十座體育場館(天津全運會新建21個體育場館,還算歷屆初辦全運會中最少),如華夏大地「盛開體育場館之花」;終至雨露均霑經濟小省陝西奪下4年後全運會主辦權,需要64個體育場館。黃土高坡也場館林立,呈現中國式(浪費)奇景。所以說浪費,是因不足一個月比賽之後這些為全運會而生的龐大之物將永久癱在當地。而場館只是全運會燒錢項目之一。
有網民自豪曰:全運會再好不過見證中國之富有——全球只有中國還玩得起全運會這種「高檔次遊戲」。非也,中國還有8000萬貧民(聯合國數字)嗷嗷待哺;以習近平為首黨中央還在打艱苦的全國「脫貧戰」……中國確實到了認真審視全運會之時,「大眾參與」不等於「勞民傷財」許可證!要有新思維新做法,如重新回到「一地(北京)主辦」老路;中紀委巡視組對全運會立項審查,重點是歷屆全運會「滯後浪費」……當前中國正在淡化競技體育,強化全民健身,將全運會索性改為民辦群眾體育節日,三四天足矣。一個場館也不「新建」,載歌載舞,讓炎黃子孫快樂一把好了……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歐陽五]
有網民解讀:這是垂垂老矣的全運會在發出「我要活下去」的呼聲,而妙招之一是借助普羅大眾求得存活的「合理性」。長期以來,全運會一直有「生存危機」,這早已不是秘密。16年前廣州全運會期間,先是中國第一官方大報《人民日報》網站刊登署名王海鵬文章〈生來就姓「計劃」,純屬勞民傷財?——試問全運路在何方〉,直言「已四十二歲高齡的全運會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近半個世紀前中國所處特殊環境(被國際敵對勢力封殺)之於體育的對應結果之一」,文章質疑「仿製於蘇聯」的全運會因「勞民傷財」在各國相繼謝幕,豈在中國「獨自逍遙」?中新社同時發文〈從「磨難」到享受——全運會面臨轉型?!〉,《人民日報》海外版轉載。兩文代表全運會「取消派」與「改良派」。兩年後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體育界名人張燮林、體委高官樓大鵬等人提出要求取消全運會的提案,將「質疑全運會」以名人效應攤在各國人民面前。
筆者一度不主張「取消」全運會,乃因全運會曾對中國功莫大焉。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首次全面參賽即以15金躋身四強,就拜全運會練兵所賜。須知當時中國GDP(本地生產總值)排位遠遠落後於此奧運排名,且是時中國百廢待興難求佳音,洛杉磯報捷極大振奮改革開放艱苦進軍中的國人。
確實到了認真審視之時
然王海鵬詬病全運會「勞民傷財」尤其是「傷財」也是不爭事實。「國家浪費」、「滯後浪費」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如「全運會場館浪費」,首4屆都是北京主辦,場館最省;後國家開口允許上海、廣東爭辦,場館大幅開建,好在兩地財力雄厚問題不大;2001年再由國務院發文各地敞開爭辦,遼寧、山東、江蘇、天津先後得手,每屆新建二三十座體育場館(天津全運會新建21個體育場館,還算歷屆初辦全運會中最少),如華夏大地「盛開體育場館之花」;終至雨露均霑經濟小省陝西奪下4年後全運會主辦權,需要64個體育場館。黃土高坡也場館林立,呈現中國式(浪費)奇景。所以說浪費,是因不足一個月比賽之後這些為全運會而生的龐大之物將永久癱在當地。而場館只是全運會燒錢項目之一。
有網民自豪曰:全運會再好不過見證中國之富有——全球只有中國還玩得起全運會這種「高檔次遊戲」。非也,中國還有8000萬貧民(聯合國數字)嗷嗷待哺;以習近平為首黨中央還在打艱苦的全國「脫貧戰」……中國確實到了認真審視全運會之時,「大眾參與」不等於「勞民傷財」許可證!要有新思維新做法,如重新回到「一地(北京)主辦」老路;中紀委巡視組對全運會立項審查,重點是歷屆全運會「滯後浪費」……當前中國正在淡化競技體育,強化全民健身,將全運會索性改為民辦群眾體育節日,三四天足矣。一個場館也不「新建」,載歌載舞,讓炎黃子孫快樂一把好了……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歐陽五]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