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志遠:最美的風景依然是人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17日 06:35
2017年06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前財政司長曾俊華一手推動的美食車計劃面臨觸礁了。繼華星冰室後,另一營運者小甜谷又宣稱因「技術問題」而退出。個別營運者是否真的因為「技術問題」而未戰先降,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舶來美食車計劃的失誤絕非技術不足,而是緣於離地的長官意志及狹隘的文化目光。


舶來美食車計劃的失誤

2015年初,曾俊華很「薯片式」的宣布:看了電影Chef而憶起自己昔日的校園生活,並萌生美食車的概念。由於計劃從外地移植,沒有事前諮詢,不單引來民間團體批評漠視本土街頭熟食文化,更即時出現部門分工協調問題。計劃原來建議在6個旅遊景點營運12部美食車,後來增加至8個景點及16部車。而經營成本亦由初期宣稱的豐儉由人,確認為60萬元左右(實際上卻遠超這個數目)。加上後來才落實的經營條款,包括不能移動、不能集合、不能更改食物、要付場租、要固定地點、要參加食物比賽、要符合各式車輛規格等要求,計劃一開始就被看淡。大家對於政府願意接納民間意見不存厚望,但也估計不到先導計劃「未開導,先結束」,部分營運者已經下堂求去。縱使「薯片叔叔」選舉工程光環四射,但仍掩飾不了其離地中產的政策建議。


港民間團體推動不受注重

與其落井下石繼續批評「閉門造車」的美食車計劃,我們不如回顧以往及參考外地,看看當中有什麼值得學習及反思的地方。首先,同類型的形象工程其實一直比目皆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就曾在2012年公布於天水圍設立天秀墟,原意在解決社區貧窮及領展壟斷問題,一度帶來社會創新的希望。建議本來是由下而上推動提出,可惜後來改變為由上而下的指令,不論選址、選機構、選設計及決定營運細節方面,都罔顧在地智慧及檔戶參與,最終不單枉花公帑,更偏離目標,成為了「特事惡辦」。


相反,民間團體的推動及社區衍生的動力,卻不受注重。早在美食車計劃之前,已有團體關注大牌檔及小食車的傳承問題;有團體更曾自費分別在銅鑼灣及油麻地,進行了兩次「平民美食車匯演」,不論在單車設計、活動安排及食物安排,均大受好評。今年農曆年期間,另有深水埗社區團體成功申辦熟食夜市,只經政府免費借用場地,便成功自負盈虧,引來哄動。而在上水及屯門等地長期苦苦經營,且屹立不倒的無牌熟食小販,更印證了社區內街邊熟食的需要。其實香港現時碩果僅存的持牌大小牌檔及熟食小販(只剩200多,且數字銳減中)當年也正是政府與民間互動妥協的產物。


吸引的景點不一定是宏偉設施

反觀鄰近地區的經驗,他們那種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的有機拉動,卻比我們的社會成熟有效多了。台灣的熟食夜市已經成為往台旅客最希望去的景點,超過台北101大樓的魅力。夜市文化由來已久,從來是台灣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而夜市組織亦然,政府只需扮演因地制宜、尊重規範的角色就可以了。自由放權的墟市政策反倒促成了今天的「成行夜市」;可見所謂吸引的旅遊景點不一定就是宏偉豪華的硬件設施,反倒可以是當地的本土文化及與當地人的交流互動。


南韓首爾市長朴元淳最近又動作連連,除了開啟了耳目一新的天橋走廊計劃外,又重新仿效台灣,每季推動街頭熟食市集。首爾市政府於2015年10月於汝矣島漢江公園首次試行「夜鬼怪夜市」(中文官方翻譯為「首爾夜貓子夜市」),每逢周五、周六晚上6時至11時營運,2015年10月首3周夜市的入場人次已經高達20多萬。由於反應熱鬧,2016年首爾市政府決定加開共4個地點作為夜市的空間。2016年7個月的夜市期間更吸引了超過330萬市民參與。每季結束後更會有夜市滿足度的調查和公聽會,用以改善下一季的夜市。當然,不論台灣及南韓都已經建立起相對的民主體制,政府及人民之間是對等而互相尊重的。這種上下拉動式的政策制訂過程,直令港人羨慕不已。


隨着「曾俊華時代」的結束,勞民傷財的美食車計劃應否及如何繼續下去,可能即將面臨巨大轉變。新政府如何汲取教訓,能否借鏡經驗,將證明它的領導能力,及與民間結連的意識決心。記得當年台灣旅遊業的一句口號:「最美的風景是人」,今天筆者仍確信其是。


作者是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專任導師

[梁志遠]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