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在廣東汕頭市的一家飯館點餐,侍應生取出電子點菜手帳,並指沒有「點心紙」和菜譜。內地民眾的流動手機生活,已遠遠不止於通訊、資訊及娛樂。當香港的流動消費交易服務要以超市優惠作招徠之際,內地支付寶等流動交易平台早已成為大街小巷的「流通貨幣」,並且乘着內地旅客的消費力而進軍全球各地的市場。
內地流動電子商貿讓世界矚目
在內地不少城市,流動消費、交易和商貿平台,已成為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台智能手機電話,就如一個有齊鈔票和證件的銀包一般。從前,香港的八達通曾讓內地朋友感受到貨幣電子化的便利。如今,內地龐大而活躍的流動電子商貿市場,足讓全世界矚目。
如何能解說中國流動電子商貿市場迅速崛起?中國市場本身規模龐大,當然是原因之一。不過,難道香港等地的金融服務機構和網絡供應商就沒有內地的技術?技術落差恐怕並無說服力。其次,從朋友圈之間流傳的消費經驗得悉,網絡安全可能是一個因素。大家如果曾以信用卡於海外簽帳,或多或少都有安全檢查的經驗──交易系統可會要求你輸入一些個人資料以核實身分,以至是自動中止交易,由銀行職員親身致電求證核實交易。有時,別小看要求用戶「按多幾按」、換個版面再核實資料的影響。在數碼世界,幾秒以至是數十秒的等待,又或者是輸入額外資料的動作,足以讓消費者「回心轉意」。
然而,這說法又產生一個問題:難道內地民眾不重視網絡安全嗎?按人之常情,沒人會因為嫌「按多幾按」、多等一回,以至是輸入資料,而漠視保障錢包的重要。
內地電子商貿市場一日千里,或可以「後發制人」的角度去理解。科技的發展、轉移和普及於社會大眾的生活,除了科技本身提供的新價值和生活便利外,也得看個別社會的「慣性」(inertia)。一個消費模式的金融服務已經發展成熟的社會,人們早已習慣了以信用卡及銀行網絡服務的消費模式,並且行之有效。消費者對轉用流動付款的好奇和熱情,確是未必及得上新興市場的民眾。
新興市場沒制度包袱 勇於嘗試新技術
當人們覺得現有的交易系統已經足夠,况且選擇又不少,自然便不急於改用新的流動交易平台。相反,於消費內需、金融服務以及網絡供應方興未艾、百駒競走的新興市場,流動交易則是耳目一新的生活體驗。再者,新興市場相較於已發展社會,往往沒有制度包袱(例如現有服務提供者對新技術的顧慮、革除舊平台的機會成本等),因而更勇於嘗試最新、最前衛,但風險較大的新技術。
追趕新科技,有時不是已發展社會的強項。未有既有成熟體制的新興市場,可能時而有意想不到的發展。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陳智傑]
內地流動電子商貿讓世界矚目
在內地不少城市,流動消費、交易和商貿平台,已成為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台智能手機電話,就如一個有齊鈔票和證件的銀包一般。從前,香港的八達通曾讓內地朋友感受到貨幣電子化的便利。如今,內地龐大而活躍的流動電子商貿市場,足讓全世界矚目。
如何能解說中國流動電子商貿市場迅速崛起?中國市場本身規模龐大,當然是原因之一。不過,難道香港等地的金融服務機構和網絡供應商就沒有內地的技術?技術落差恐怕並無說服力。其次,從朋友圈之間流傳的消費經驗得悉,網絡安全可能是一個因素。大家如果曾以信用卡於海外簽帳,或多或少都有安全檢查的經驗──交易系統可會要求你輸入一些個人資料以核實身分,以至是自動中止交易,由銀行職員親身致電求證核實交易。有時,別小看要求用戶「按多幾按」、換個版面再核實資料的影響。在數碼世界,幾秒以至是數十秒的等待,又或者是輸入額外資料的動作,足以讓消費者「回心轉意」。
然而,這說法又產生一個問題:難道內地民眾不重視網絡安全嗎?按人之常情,沒人會因為嫌「按多幾按」、多等一回,以至是輸入資料,而漠視保障錢包的重要。
內地電子商貿市場一日千里,或可以「後發制人」的角度去理解。科技的發展、轉移和普及於社會大眾的生活,除了科技本身提供的新價值和生活便利外,也得看個別社會的「慣性」(inertia)。一個消費模式的金融服務已經發展成熟的社會,人們早已習慣了以信用卡及銀行網絡服務的消費模式,並且行之有效。消費者對轉用流動付款的好奇和熱情,確是未必及得上新興市場的民眾。
新興市場沒制度包袱 勇於嘗試新技術
當人們覺得現有的交易系統已經足夠,况且選擇又不少,自然便不急於改用新的流動交易平台。相反,於消費內需、金融服務以及網絡供應方興未艾、百駒競走的新興市場,流動交易則是耳目一新的生活體驗。再者,新興市場相較於已發展社會,往往沒有制度包袱(例如現有服務提供者對新技術的顧慮、革除舊平台的機會成本等),因而更勇於嘗試最新、最前衛,但風險較大的新技術。
追趕新科技,有時不是已發展社會的強項。未有既有成熟體制的新興市場,可能時而有意想不到的發展。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陳智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