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初創研無線快速充電 功率覆蓋範圍大領先業界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12日 06:35
2017年06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以Qi為首的無線充電技術標準,曾經一度讓人趨之若鶩,由智能手機品牌、周邊產品生產商,到連鎖咖啡室、酒店商務中心、航空公司候機室等都曾經支援。然而,隨着有線充電技術的功率大增,將無線充電技術拋離,很多人已漸漸把它淡忘。不過,有初創公司認為,無線充電技術有一些先天優點是有線充電難以取代,並搶先研發較高功率的無線充電技術方案,待業界更新標準時,可迅速修改,提供給企業客戶。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李紹昌

雖然在智能手機方面,Qi等無線充電技術標準的充電速度,已經落後於有線充電技術甚多,早已淡出了一般消費者的腦海,但綜合Neosen Energy共同創辦人兼市務總監黃鎮濤及一些業內人士的意見,無線充電技術仍有一些優點。


首先,電子產品充電時毋須插線拔線,比較方便。其次,亦因為毋須插線拔線,耐用程度較高,充電位置不會出現機械損壞。其實部分智能手機用戶都曾因為經常抽插充電線,令手機的充電接口鬆脫,漸漸無法正常充電,需要修理和更換零件。第三,產品沒有充電接口,很容易設計到防水和防塵。一些需要在雨中或水中使用的電子產品(如運動產品),特別適合採用無線充電技術。


沒充電接口 更易設計防水防塵

Neosen Energy的業務,就是研發各種不同功率、應用於不同用途和產品的無線充電技術解決方案,提供給不同的企業客戶。現時,該公司已可以提供或正在研發中的無線充電技術解決方案,就由10mW至120W的都有。


其中,功率最小的無線充電方案(如0.1W至2W等),乃應用於藍牙無線耳機和穿戴式電子科技產品。功率略大一點的方案(5W以下者),則可以應用於小型無線音箱。功率再大一點的方案(如15W),則可以應用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20W至80W的方案計劃應用於手提電腦,至於100W至120W的方案,則計劃應用於無線電鑽、無線吸塵機等電器,亦有可能應用於無人機和水底運動攝影機等。


研發方案涵蓋10mW至120W

但是,現時國際間有這麼大功率的無線充電技術標準嗎?黃鎮濤表示,的確未有。以市場上歷史較長、認受性較高的「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的標準Qi為例,由2015年中發表的Qi 1.2,到現時最新版的Qi 1.2.3,其功率也只是15W。雖然應用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方面,這已被歸類為無線快充技術。但若與高通、OPPO、vivo、華為等的有線快充技術相比,仍然慢了一大截。(支援高通Quick Charge 4.0的智能手機快將推出,功率達28W。)


黃鎮濤透露,其實早在2014年,即Qi 1.2標準制定之前一年多,該公司便已經研發出15W的解決方案,只是因為等候該標準,才押後推出。無奈的是,WPC等業界團體在制定無線快充技術標準方面,進展非常緩慢,遠遠落後於市場和業者的需要。為此,該公司的做法是,參考這些業界團體的標準的技術規範(protocol),尤其是Qi的,來自行研發更高功率的無線充電技術解決方案。


黃鎮濤認為,該公司的這類解決方案,可說是領先了業界標準一年多至兩年。他將這類解決方案稱為Pre-compiled Solution,即是尚未獲得業界標準認可。他透露,雖然這類解決方案不會獲得「成行成市」的企業客戶採用,但亦會有一些喜歡先行先試的企業客戶願意採用,而且合約金額也不小。


例如,今年初,該公司就為一家外國電動工具生產商初步研發了一個應用於電鑽的無線充電模組樣本,功率高達100W。該公司現時亦已接近研發完成一個適用於手提電腦的40W至80W方案,已有多家電腦生產商極感興趣,要求該公司稍後提供其無線充電模組的樣本,讓它們作測試。


黃鎮濤表示,近兩年,手提電腦生產商在減重方面進步極大,多個品牌都推出了重量不到1kg、卻配備大屏幕的輕薄手提電腦,甚至輕至0.75kg的都有,唯獨是火牛的體積和重量卻沒有縮小,而且手提電腦若拖着一條電線,使用起來始終有些不便。


筆電無線快充 多廠商感興趣

他認為,若共用工作間的辦公桌內置了無線充電模組,用戶一放下手提電腦,就可以充電。此外,酒店、商務中心、食肆等,亦同樣適合使用這種方案。因此,除了和手提電腦生產商合作之外,他也希望,有機會向酒店、商場、地產等行業的協會介紹該公司的方案。若該公司的方案能被普遍採用的話,經常流動工作或出差的人士,毋須再因為擔心手提電腦無電,隨身帶備火牛或後備電池。


[新經濟新天地]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