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5月中國汽車市場狹義乘用車銷量174.1萬輛,同比增長2.1%。繼前月銷量同比出現0.8%的微增長後,2017年5月內地乘用車市場銷量繼續延續了平穩態勢。由於銷量基數較大,內地乘用車市場明顯已告別快速增長時期。內地汽車企業將逐步感受到銷量增長的壓力。
從5月轎車銷售數據來看,5月內地轎車市場非常明顯地分裂成了兩大陣營。在第一陣營﹕新朗逸、全新英朗、卡羅拉、軒逸銷量全部突破3萬輛。5月新朗逸、全新英朗、卡羅拉、軒逸分別銷售33599輛、32908輛、32071輛、31997輛。從4款車型的銷量來看,新朗逸、全新英朗、卡羅拉、軒逸銷售差距均維持在2000輛以內,銷售量級保持在同一個區間範圍之內。總體來說,5月銷售數據並不令人雀躍,包括內地自主品牌。
中美依靠新能源車翻盤
為何龍淵子仍看好中國汽車業,關鍵在未來。特別是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這是中國汽車新希望,也是重點國策。這兩年全球汽車行業以新能源為核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巨大程度足以對未來幾十年的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生產影響,這個行業的規劃已經上升到許多國家戰略層面,可見其重要性(中國規定2018年新能源車銷量不得低於8%,印度等國也出台了類似規定)。時至今日,如果還在懷疑電動車是否會成為未來主流的人,是很落伍的。龍淵子認為這已經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在有新的革命性能源出來之前,未來幾十年電動汽車必然成為主流汽車。燃油車受益最大者主要是德國、日韓。雖然美國汽車也佔有一席位,但跟其國際地位並不匹配,中端車和高端車都被日系和德系擠壓得節節敗退。中國用市場換技術多年,自主品牌一直難以高端化。所以中美兩國都有極大的動力抓住新能源這個可能讓本國汽車產業翻盤的絕佳機會。
日本應是很早就意識到汽車電動化的可能,很早就開始研究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然而中國和美國都不願意被日本繼續牽着走,都在搞自己的新能源。作為氫燃料技術最成熟豐田,已經有放棄走這條路線的迹象,開始轉為發展鋰電池純電動車。至於混合動力,應該是汽車發展駛上一條走得不太遠的叉路,應該也是死路。
Tesla大幅提升新能源車層次
如果僅僅是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並不太複雜。汽車廠商+電池廠商一合作就能生產,類似於比亞迪(1211)。但,Tesla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加一起,這一舉措把行業難度上升了N個層次,同時把Google這樣的AI公司拉進來。使得生產一部新能源汽車需要汽車+電池+ADAS+AI。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幹不了這件事,Tesla目前用的是日本的電池,未來自己的電池廠做好之後,算是一家基本能把全部活都幹完的一家公司,當然不包括買配件。
百度新項目 反映中德隊友關係
龍淵子前幾年沒看明白新能源+智能駕駛這件事的格局,看不懂Tesla和百度到底怎麼造車,前幾天「百度宣布與德國大陸、博世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德總理共同見證了百度與博世的簽約」,基本上將百度的技術路線和中德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戰略關係理清了,中德是隊友關係。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就初現端倪,大眾和江淮合作應該算是表示誠意的開始。
百度同時還跟英偉達是合作伙伴,百度這個陣營包括了:百度(AI)+英偉達(處理器)+博世+大陸(ASDS+感應+解決方案提供商)。百度的阿波羅計劃是做汽車解決方案,所以這個陣營沒有汽車廠商可以理解,但是應該還缺少一個出行數據提供商(比如滴滴這樣的),沒有數據AI就不夠聰明,這方面接下來應該還會有動作。
日本或被擠出產車大國之列
Google把智能汽車部門拆分出來一個公司叫Waymo,這個公司和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公司Lyft合作。Google幫助Lyft加壓對手UBER,同時大量的行駛將會是Google AI的數據金礦。Google同時還和佳士拿合作研發無人駕駛技術。那麼Google這個陣營包裝:Google(AI)+佳士拿(汽車產商)+萊福特(打車應用)。
Tesla前期專注電動車的研究,智能駕駛部分主要跟Mobileye合作,2016年終止合作,看來Tesla是準備自己做智能駕駛。和Tesla分手後的Mobileye跟英特爾和寶馬公司合作開發無人駕駛汽車,這是第三陣營。
基本上當下的格局就是這樣,中國由百度牽頭跟德國車企合作。美國自己單獨搞。德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跟中國合作,一方面自己開發。
日本車企未見大動作,這一步棋若沒下對,可能會在這次汽車能源變革中被擠出世界汽車第一陣營。
新能源汽車已經不僅僅是行業結構調整,它甚至影響未來幾十年世界經濟格局,如果看好中國在這次變革中能夠躋身世界汽車第一梯隊,抓住中國前幾名傳統汽車廠商就是一個不錯的投資策略。這也是為什麼龍淵子看好汽車股企原因所在,尤其是自主品牌,像吉利(0175)、長城汽車(2333)和廣汽(2238)。
[龍淵子 清源茶舍]
從5月轎車銷售數據來看,5月內地轎車市場非常明顯地分裂成了兩大陣營。在第一陣營﹕新朗逸、全新英朗、卡羅拉、軒逸銷量全部突破3萬輛。5月新朗逸、全新英朗、卡羅拉、軒逸分別銷售33599輛、32908輛、32071輛、31997輛。從4款車型的銷量來看,新朗逸、全新英朗、卡羅拉、軒逸銷售差距均維持在2000輛以內,銷售量級保持在同一個區間範圍之內。總體來說,5月銷售數據並不令人雀躍,包括內地自主品牌。
中美依靠新能源車翻盤
為何龍淵子仍看好中國汽車業,關鍵在未來。特別是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這是中國汽車新希望,也是重點國策。這兩年全球汽車行業以新能源為核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巨大程度足以對未來幾十年的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生產影響,這個行業的規劃已經上升到許多國家戰略層面,可見其重要性(中國規定2018年新能源車銷量不得低於8%,印度等國也出台了類似規定)。時至今日,如果還在懷疑電動車是否會成為未來主流的人,是很落伍的。龍淵子認為這已經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在有新的革命性能源出來之前,未來幾十年電動汽車必然成為主流汽車。燃油車受益最大者主要是德國、日韓。雖然美國汽車也佔有一席位,但跟其國際地位並不匹配,中端車和高端車都被日系和德系擠壓得節節敗退。中國用市場換技術多年,自主品牌一直難以高端化。所以中美兩國都有極大的動力抓住新能源這個可能讓本國汽車產業翻盤的絕佳機會。
日本應是很早就意識到汽車電動化的可能,很早就開始研究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然而中國和美國都不願意被日本繼續牽着走,都在搞自己的新能源。作為氫燃料技術最成熟豐田,已經有放棄走這條路線的迹象,開始轉為發展鋰電池純電動車。至於混合動力,應該是汽車發展駛上一條走得不太遠的叉路,應該也是死路。
Tesla大幅提升新能源車層次
如果僅僅是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並不太複雜。汽車廠商+電池廠商一合作就能生產,類似於比亞迪(1211)。但,Tesla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加一起,這一舉措把行業難度上升了N個層次,同時把Google這樣的AI公司拉進來。使得生產一部新能源汽車需要汽車+電池+ADAS+AI。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幹不了這件事,Tesla目前用的是日本的電池,未來自己的電池廠做好之後,算是一家基本能把全部活都幹完的一家公司,當然不包括買配件。
百度新項目 反映中德隊友關係
龍淵子前幾年沒看明白新能源+智能駕駛這件事的格局,看不懂Tesla和百度到底怎麼造車,前幾天「百度宣布與德國大陸、博世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德總理共同見證了百度與博世的簽約」,基本上將百度的技術路線和中德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戰略關係理清了,中德是隊友關係。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就初現端倪,大眾和江淮合作應該算是表示誠意的開始。
百度同時還跟英偉達是合作伙伴,百度這個陣營包括了:百度(AI)+英偉達(處理器)+博世+大陸(ASDS+感應+解決方案提供商)。百度的阿波羅計劃是做汽車解決方案,所以這個陣營沒有汽車廠商可以理解,但是應該還缺少一個出行數據提供商(比如滴滴這樣的),沒有數據AI就不夠聰明,這方面接下來應該還會有動作。
日本或被擠出產車大國之列
Google把智能汽車部門拆分出來一個公司叫Waymo,這個公司和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公司Lyft合作。Google幫助Lyft加壓對手UBER,同時大量的行駛將會是Google AI的數據金礦。Google同時還和佳士拿合作研發無人駕駛技術。那麼Google這個陣營包裝:Google(AI)+佳士拿(汽車產商)+萊福特(打車應用)。
Tesla前期專注電動車的研究,智能駕駛部分主要跟Mobileye合作,2016年終止合作,看來Tesla是準備自己做智能駕駛。和Tesla分手後的Mobileye跟英特爾和寶馬公司合作開發無人駕駛汽車,這是第三陣營。
基本上當下的格局就是這樣,中國由百度牽頭跟德國車企合作。美國自己單獨搞。德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跟中國合作,一方面自己開發。
日本車企未見大動作,這一步棋若沒下對,可能會在這次汽車能源變革中被擠出世界汽車第一陣營。
新能源汽車已經不僅僅是行業結構調整,它甚至影響未來幾十年世界經濟格局,如果看好中國在這次變革中能夠躋身世界汽車第一梯隊,抓住中國前幾名傳統汽車廠商就是一個不錯的投資策略。這也是為什麼龍淵子看好汽車股企原因所在,尤其是自主品牌,像吉利(0175)、長城汽車(2333)和廣汽(2238)。
[龍淵子 清源茶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