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彧暋:六四乜乜乜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10日 06:35
2017年06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這年六四的討論,世代之間的論爭特別明顯,而且來得相當無情。讓筆者來說的話,所謂六四記憶傳承,是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問題。而當年體驗過六四創傷的世代,雖然自許為天下大道背負記憶,自負為歷史道義的守護人,可是面對未曾體驗過六四的世代,口出惡言,狀甚醜惡。而多年來,只能固守道德的祭壇,先莫說承擔什麼傳承記憶的責任,他們不但未能鞏固一整代體驗過六四世代的中老年市民的心,破邪顯正,更得失一班年輕世代的心。其中原因無非中老年人的道德傲慢與無知。


為什麼筆者這樣說?看數字與資料,與媒體閱讀的印象,大為不同。報道說某些大學學生會說不主動參與集會之類,受到道德譴責,令人感覺到年輕人背離道德,不過如果細看數字,又得出另外一番景象。


年輕人對六四態度愈來愈正義

最近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布調查,發現年輕人對六四的態度相當明顯,也就是大多年輕人認為六四悲劇錯在政府,學生當然不用為事件負上什麼道德責任,而且這幾年數字還一直飈升。例如,18至29歲的年輕人,認為應該平反六四的比例有提升,從2011年的67%,升到2017年的75%。相反30至49歲的組別,還有50歲以上的組別,則慢慢下降。


最先找出這些年齡層的分別及變化意義的徐承恩醫生,在面書寫到「六四民調顯示,支持平反六四的人少了、覺得學生做錯的多了。一些前輩大概會批評年輕人,然後攻擊本土派乜乜乜。不過,數字會說話」。沒有年齡分野的分析,就會強化這種世代偏見,這確實經不起數字的細密考證。各個年齡組別的受訪者,覺得北京政權做錯的比率,這幾年沒有太大變化(雖然年輕人認為北京政權做錯的比率,還是在這年由80%慢慢升到90%左右)。有趣的倒是,覺得學生做錯的比率,在50歲或以上的組別中,則由20%升到30%之譜。


六四對香港的意義是一個謎團

這樣,我們的問題來了:所謂六四傳承,其實是什麼意思?而這年來對支聯會的批評,又或者本土派年輕人對是否紀念六四關係的道德紛爭,又是否切中?練乙錚在〈從張文光的「六四決絕論」談起〉一文(《蘋果日報》6月7日)中提到對是否關心六四的兩種世代態度與論述,其中的對立其實非黑則白。畢竟,就算只將六四放在香港的歷史語境上看,其中的歷史與文化意義,對親身實時體驗過的筆者來說,也是有頗多尚未理清的問題。譬如是多少出於當年港人的恐懼與恐共心態?以民族、同胞苦難與大中華愛國的論述與標榜民族的國族主義言說,是如何出現的?而民主、個人與自由作為精神的說法,也就是公民的國族主義又是否曾經出現,卻在往後的六四論述被滅聲?又或者六四的集體感情,又如何轉化成一種世界公民式的民主化論述?這類問題,譬如支聯會(司徒華的形象)與民主黨(李柱銘的形象)的一體兩面,固然影響了香港的政治面向,但更重要的是,關乎愛國或民主的討論,何謂民族與公民的界定,六四從來就是一個強烈的論述裝置,去分辨「是人是鬼」:香港人平常講錢講利益,但6月4日絕對是個例外。不過關乎成年人的說法,在這類問題上完全進退失據。


六四測謊機不再有效

這個「是人是鬼我看得好清楚」的六四測謊機,不再有效。你不去六四晚會,不代表你一定是鬼;而支持平反(或者某程度關心)六四的人,竟然不一定是人!何以如此?這其實在2008到2009年已經出現變化,背後理由或許跟年輕一群為代表的本土思潮有關。六四晚會的參與人數,在2009年出現急劇變化,忽然上升到15萬人之譜(大會公布),而且這幾年也維持在10萬人的規模。可是在2008年及之前,其實每年人數只有幾萬,根本不會坐滿維園足球場。而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解釋。譬如,簡單解釋如是否與facebook與智能電話出現有關,我們也沒有很好的答案。


筆者思疑,這根本不是什麼年輕人關不關心六四的道德問題,而或許只是年輕人還沒有很好的語言去正面描述背後一種全新的、對社會的心情與心境。那些成年人亦毫不了解這幾年全新湧現的參與者的心態為何。舊的香港心態固然被時代快速淘汰掉,但全新的香港心態還未完全顯現出來。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系講師

[張彧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