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宗永:螞蟻金服潛在問題未解決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9日 06:35
2017年06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Terry是台灣最大電子書商博客來(books.com.tw)的創始人,公司發展中期因為資金短缺,引入台灣龍頭食品公司統一集團作為大股東。統一集團在台灣擁有5000多家7-11店,這客觀條件造就了客戶上午上班下單,黃昏下班到7-11提貨這體驗,令博客來銷情大增。博客來現在已經是全方位的電子商務,網上出售很多生活用品和服裝,不再單單只是賣書。Terry那陣子希望可以將部分的股份套現,曾經找過我公司幫忙。因為這案子,我更加明白配貨(fulfillment)的重要。


電商背後海量數據 利之所在

做電子商務,大家看到的是電子店的店面,其實物流亦是成敗關鍵之一。你有更好的貨品或是更明麗的櫥窗,但是如果客戶買了貨品之後,取貨出現問題,便不再光顧了。


最近中國第一大電商阿里巴巴和中國第一大物流公司順豐決裂,互相斥責對方侵佔顧客數據,利之所在,雙方劍拔弩張。今天,全球的互聯網生意已經發展到生意賺不賺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將海量的客戶數據據為己有,至於拿到這些數據之後怎用,可以再慢慢部署。


我平常很少買商管的書,早前因為飛機誤點,所以在機場書店買了一本《螞蟻金服》消閒,作者是《財經》雜誌前記者由曦。這些有官方支持的「內幕報道」,免不了有很多溢美之語。「螞蟻金服」,全名是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成立於2014年10月,旗下擁有支付寶、餘額寶、螞蟻小貸及網商銀行等業務,市場傳聞估值達5000億元人民幣,公司最值錢的資產自然是經營有年的支付寶。


餘額寶具流動性風險

2013年螞蟻金服利用支付寶客戶貯積的資金,開發了餘額寶這產品。湊巧碰上銀行錢根短缺,餘額寶高息吸客,一炮而紅。自此之後,東施效顰的「寶寶」產品充斥市場。阿里決定將金融資產整合,建立螞蟻金服的概念,亦在這時候成形。螞蟻金服集團後來收購了開發餘額寶的天弘資產管理公司。


《螞蟻金服》這本書描述了很多阿里集團內的人事變動和管理文化,但有兩個坊間很關注的問題都沒有直接解答。一是阿里把支付寶從阿里分拆出來,藉口是阿里股東包括美國的Yahoo和日本的軟銀(Softbank)是外資,第三方支付如果有外國人參與,中國監管方面會有意見。外資股東眼白白看着肥肉被拿走,當然起哄,經過多番洽商後,Yahoo和Softbank終於肯退出,但事後有很多案例證明第三方支付仍然可通過VIE的架構,容許外國股東持股。


第二個問題是餘額寶發行那麼高息的貨幣市場產品,它的流動性卻遠勝一般貨幣基金,可以當日提存,流動性比美元還好。但這運作的流動性風險,餘額寶又是如何控制的呢?假如有一天所有餘額寶的客戶都要提錢,阿里方面又有沒有那麼多資金去支持呢?阿里和監管機構似乎對這一點都沒有很明確的解釋。


在商界,成功就是英雄,當輕舟已過萬重山之後,很多問題再也不是問題。


[張宗永 翼之聯想]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