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子芬/彭楚君:告別「家庭照顧悲劇」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9日 06:35
2017年06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近年照顧者因不堪長期照顧壓力而傷害被照顧者悲劇頻生。就在6月6日又發生同樣的悲劇。一名80歲丈夫,因獨力照顧中風妻子,疑不堪照顧壓力及不忍妻子長期受病患折磨,以竹枝將熟睡的妻子勒死,並於數小時後自首,事件轟動社會及引起各界關注。有鄰居表示雖一直知道男事主照顧壓力大,但因不知如何幫助他而感到愛莫能助,對是次悲劇感到非常難過。
照顧壓力大 萌生悲劇
隨着人口老化,愈來愈多子女及配偶需擔起照顧家中病患的責任。除了尚未退休的上班族需被迫辭去工作、照顧家人外,許多已退休的銀髮族,因子女各有家庭或忙於工作,即使身體狀况欠佳,都必須獨力承擔照顧年老父母或配偶的責任。在這人口急速老化的香港,相信「老人照顧老人」這現象將愈來愈普遍。
家庭照顧者是一項長年無休的工作。照顧者24小時不分晝夜照顧家中病患,而被照顧者通常是患有慢性疾病,如中風及認知障礙症等,照顧者因此需耗費大量精力照顧。有時候,因被照顧者的病情未有起色,甚至惡化,讓照顧者產生嚴重的挫敗感。同時,因受到傳統中國文化影響,不少照顧者認為照顧家人是家庭或個人責任,對於離開照顧工作常有「罪惡感」;有些照顧者更因面子問題無法示弱,盡可能不對外求助,而獨力承擔所有照顧責任。長久下來,因壓力無法宣泄而造成憂鬱,進而輕生,甚至選擇和被照顧者同歸於盡。
更值得關注的是,隨着年紀愈大,照顧者的身體亦會逐漸退化。因此本來已年紀老邁的長者成為了家庭照顧者後,就如是次悲劇的男事主一樣,由於他們的身體狀况及可承受到的壓力均有限,一旦壓力超出負荷,他們往往成為另一個病人而不自知,進而導致人倫悲劇發生。
防止悲劇再發生 應制定完善護老政策
除了因照顧者本身有着龐大的照顧壓力,缺乏支援而產生悲劇外,是次悲劇亦揭露了縱使社區人士察覺到身邊的家庭照顧者需要支援,但也不懂得如何幫助他們。隨着人口老化,以及單身人士和沒有子女的夫婦人數持續上升,獨居長者或相依為命的年老夫婦將愈來愈多。若再不正視問題,類似的悲劇將會不斷發生。
因此,我們應盡早制定一套完善的長期護老政策,除了針對強化照顧者的照顧技能及關注他們的精神健康外,教育公眾有關如何察覺及支援身邊的家庭照顧者也是重要的一環。藉着地區講座、大型嘉年華會和地區展覽等,提高社區人士對家庭照顧者的認識,包括因照顧而產生的壓力及身心需要,也使大眾對協助家庭照顧者的社區資源有所認識,讓他們能有效地運用這些資源,為家庭照顧者提供適切的支援。
我們每人都有可能成為家庭照顧者,因此我們應共同營造一個社區互助、關懷的氛圍,攜手協助身邊的照顧者欣然面對壓力,令悲劇不再發生。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李子芬是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護理學講座教授、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副所長,彭楚君是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研究博士研究生
[李子芬/彭楚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