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官僚害命雛鳥何辜 城市需要「生命親和」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8日 06:35
2017年06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康文署派員到大埔廣福道鷺鳥林修剪樹枝,導致巢覆雛亡,惹來多方譴責。康文署只懂按章辦事,罔顧後果,草菅「鳥」命,官僚作風表露無遺,政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亦必須認真檢討。一個宜居城市,不可能只有建築物和人,近年世界各地愈益重視「生命親和城市」(biophilic city)的概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值得特區政府借鑑推擴,市民亦應學習如何與野生雀鳥動物和諧共處,而不是趕盡殺絕。


康文署修樹罔顧後果

草菅「鳥」命須徹查

港人渴望安居樂業,動物雀鳥當然亦需要安樂窩。眼見一張張雛鳥摔下瀕死的照片,不少市民義憤填膺,譴責康文署罔顧動物生命,要求調查是否有人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數年前,康文署曾因有區議員收到零星投訴,指木棉樹棉絮飛揚導致居民哮喘,於是聘請外判商剪除果實,豈料連花也一併剪掉,令木棉樹變禿,惹來廣泛批評。今次修樹殺鳥事態更為嚴重,署方有否汲取教訓,令人懷疑。


康文署聲稱,早前接獲相關政府部門轉介,指有市民要求修剪廣福道生長過於茂密的樹枝,故安排職員到場修樹,雖然其後漁護署要求停工,不過為時而晚,修剪工作已經完成。康文署於鷺鳥繁殖季節,在已知的受保護鷺鳥林修樹,反映署方無知;就算現場人員不知道鷺鳥繁殖期,亦應在發現鷺鳥巢穴及幼鳥時立即停工,罔顧後果繼續修樹形同謀殺;署方在修樹前與漁護署等部門完全沒有溝通,各自為政,反映政府部門缺乏協調意識。


政府部門辦事必須講常識和同理心,不能不假思索。署方發表聲明,對今次修樹工作影響雀鳥棲息「深感抱歉」,惟這僅是最起碼的道義責任。有區議員引述署方人員稱,修樹是因為「有市民投訴鳥糞問題」,與康文署說法有出入。倘若區議員所言屬實,署方人員實有蓄意破壞鷺鳥家園之嫌,並非「無心之失」,政府必須跟進事件是否涉及人為疏忽乃至觸犯法例,予以合理懲處。康文署必須交代事前有否評估修樹對鷺鳥的影響,同時亦應好好檢討現有修剪樹木程序,完善監督機制,防止署方或外判商職員亂砍亂斬,確保野生動物不會再受傷害。


本港市區如同石屎森林,大多數市民希望有鳥語花香的綠化環境,儘管總有部分市民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例如擔心街上鳥糞有礙衛生,又或憂慮花粉處處導致呼吸道敏感,向當局提出投訴。每位市民都有投訴的權利,關鍵是政府處理是否明智,一邊照顧少數人特殊需要,一邊滿足普羅市民渴望。以鴿糞問題為例,過去西方國家曾採取「殺無赦」政策,例如1960年代起,瑞士巴素爾市政府便大量撲殺鴿子,惟經過25年人鴿戰爭,當局終承認撲殺行動缺乏成效,殺了一批,另一批又來。


與野生動物和平共存

生命親和城市值提倡

今時今日各地政府為免鴿糞為患,一般做法是嚴格限制公眾地方餵飼白鴿、要求露天食肆做好清潔衛生,再非盲目撲殺。不少人常以鴿糞可能傳播疾病作為殺鴿理由,不過專家從未曾在白鴿身上發現禽流感病毒,美國疾控中心更表示,接觸鴿糞染病風險相當低,儘管為了環境衛生,鳥糞應盡早清理。有美國社會學家審視紐約近150年歷史,發現都市人視白鴿為公敵,其實只是近百年的事,一大原因是城市人認為現代都市是為人建造,代表有序、乾淨和文明,必須與野生環境區分,就算可以有綠化自然空間存在,也必須完全由人類控制,可是野生鴿子卻正正挑戰了這一觀念,因而「人人喊打」。


生物學家指出,野生動物只能存在於野外,其實是一個錯誤觀念。隨着城市向郊區擴張,都市人與野生動物接觸機會愈來愈多,都市人必須明白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學習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存。近年「城市野生動物」(urban wildlife)問題愈益受到學者和媒體關注。專家指出,這些野生動物並非都市生活的「入侵者」,而是逐漸適應(又或能夠忍受)都市環境的「共生者」。美國一些學者便提出,政府應加強對都市生態環境的研究,以嶄新思維處理「城市野生動物」,同時做好公眾教育,破除「以我為尊」的迷思。政府亦應從都市建築規劃入手,例如減少使用反光度高的玻璃幕牆,避免野生雀鳥撞上,又或在住宅區與濕地保育區設置水溝,分隔人和野生鳥類的生活地區。


在美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專家Timothy Beatley近年發起了「生命親和城市」倡議,主張把自然融入城市設計規劃中,而非聊為點綴。倡議不僅是要節能減排,而是希望重建多樣化生態系統,讓城市重新成為自然的一部分,重塑城市人對大自然的態度。有關倡議獲得新加坡、三藩市、挪威奧斯陸、新西蘭威靈頓等數十城市響應。特區政府亦應積極參與,互相學習砥礪。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