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林鄭班子多舊面孔 祈公眾參與開新風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6日 06:35
2017年06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新一屆政府不足一個月後上任,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的問責班子人選亦大致敲定。林太曾表示希望「財金大換血」、延攬更多女性加入新政府,然而事與願違,據悉新班子內只有來自民主黨的羅致光是新面孔,理想與現實存在頗大落差,反映組班工作困難,不少人才都拒絕投身政府這個「熱廚房」。新政府人選未見驚喜,但是舊人也不一定無法帶來新氣象,關鍵是能否改變施政作風,重塑管治文化,加強公眾參與。


林鄭組班工作遇阻滯

年輕才俊迴避熱廚房

自3月底當選特首以來,林太籌組新班子的工作似乎遇上不少阻滯,直至近日才終於傳出「齊班」的消息。雖然一眾主要問責官員人選仍需中央批准,以及通過品格審查,最終名單估計相去不遠。林太說過希望新班子能年輕化和有更多女將,可是觀乎初步名單,16位司局長預料只有1名女性,新政府不僅未見有多少年輕新血,反而有可能成為近3屆政府中「最高齡」的一屆,主要問責官員平均年齡59歲,較現屆政府(平均56歲)和上屆曾蔭權政府(平均53歲)均要高,可望「坐正」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劉怡翔,更已年約67歲。另外,新班子也不見年齡仍屬「4」字頭的人士。年輕才俊對加入政府猶豫卻步,誠屬遺憾。


綜觀林太主要問責官員名單,幾乎全是舊面孔,很難予人「新人事新作風」的觀感。現屆三司長原班人馬,即政務司長張建宗、財政司長陳茂波和律政司長袁國強,將悉數留任;十三局局長人選方面,要麼由現屆局長留任,要麼就是由副局長「坐正」,又或由公務員系統提拔上來,唯一算是來自政府體系之外的,就只有羅致光。然而必須補充的是,過去5年羅致光一直出任扶貧委員會轄下關愛基金主席,與政府合作緊密,某程度也可說是「半個政府中人」。


設立問責制度目標之一,是廣納社會不同界別精英加入管治團隊,引入新思維,林太新班子大多數成員均來自政府體系,突顯近年本港政治氣氛惡劣,各界精英寧可明哲保身,不願走入政府這個熱廚房,情况令人擔心。當然,新班子以高級公務員和現屆政治任命官員為主,也有好處,例如官員之間早有默契,毋須花時間磨合,一上任即可火力全開處理政策議題,有利標榜實幹;讓一些表現稱職的副局長更上一層樓,亦體現了問責制希望栽培管治人才的原則。不過新班子技術官僚比重偏高,難免令人關注問責官員未來處事會否流於因循保守,思維不夠創新。


林太管治班底以舊人為主,若想樹立「新風格新氣象」,還須另闢蹊徑,突顯當局有好好汲取現屆政府的教訓,切實改變管治作風。對內方面,新班子必須團結協作,不能各自為政,更不能再出現主要官員貌合神離、同牀異夢的情况;同時,新政府亦要做好品格審查工夫,避免新官上任即爆醜聞的窘境,虛耗政治能量。對外方面,新班子在決策方面必須加強「公眾參與」,不宜獨斷獨行。


加強公眾參與開言路

舊班底可帶來新氣象

曾蔭權出任特首後,曾提出要改善政府決策過程,包括改革傳統的公眾諮詢方式,「走入群眾」,推動公眾參與(public engagement),加強民間的角色,減少政府主導,避免一開始便為諮詢工作定下太多前設,「框死」討論方向,只是落實起來表現參差,其中較為成功的一個例子,正是2008年林太負責的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去年林太處理西九故宮館一事,惹來不少批評,新政府應以此為鑑,在房屋、教育等重大課題展示嶄新的管治風格,多以圓桌會議人人平等的方式,讓各界參與決策制訂。另外,政府現時設有的一系列諮詢委員會,當局任命成員時也應首重能力,而非「分餅仔」甚或立場先行用人唯親。倘若新政府能在「公眾參與」方面做出成績,願意聆聽不同意見,包容並蓄,舊班底一樣可以帶來新氣象。


現屆政府與泛民關係勢成水火,令到政府這個熱廚房「熱上加熱」,嚇窒各方人才,林太組班困難,相信與此不無關係。林太邀請羅致光出掌勞福事務,對改善政府與泛民關係作用有多大,目前言之尚早,畢竟現屆政府一樣有張炳良出任運房局長,惟完全無補於事,關鍵之一還得看特首管治作風。新政府若能廣開言路,多讓公眾參與決策,必然有助改善政治氣氛,給熱廚房降溫,屆時各方賢能相信也會較為樂意考慮加入政府。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