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維園11萬燭光 9年最少 支聯副主席:有能力的人,應為不能發聲的人發聲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5日 18:35
2017年06月05日 18: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經常有人問,悼念有意義麼?」六四踏入28周年,支聯會「80後」副主席鄒幸彤昨為六四死難者致悼辭時,為問題拋出她的答案,認為港人身負「不可推卸的責任」,「有能力的人,總該多走幾步,為不能發聲的人發聲」;無論是大會或是警方數字,昨夜晚會出席人數都為9年新低。
警:高峰1.8萬人
支聯會昨公布晚會出席人數為11萬,警方稱最高峰有1.8萬人,兩者同為9年(2009年以來)新低;去年支聯會表示有12.5萬人出席。大專院校學生會今年繼續全體缺席,但仍有社工系學生會現身;在一片質疑聲中,支聯會堅持「建設民主中國」綱領,但晚會連續4年沒合唱《中國夢》環節。
何俊仁滿意人數 望大專學生會反省態度
支聯會主席何俊仁昨在晚會後表示,滿意今年出席人數,因人數超過10萬。他稱昨晚不少年輕人參與晚會,但承認支聯會在接觸年輕人上有進步空間,未來將加強社交網絡工作等,增加聯繫。
對於有大專學生會事前表明不參與或舉辦任何六四活動,何俊仁回應說「學生會應重新反思,當年推動民運都是學生」,希望學生能反省其態度「是否正確」。
今年晚會設有「與青年對談」環節,邀請大學生蕭翠萍、年輕樂隊Boy'z Reborn成員郭日朗,和中學生蘇兆禧分享。蕭翠萍形容「六四餘溫從沒消失」,過去市民以為壓迫不會出現,但近年的銅鑼灣書店事件等,皆顯示打壓已經存在,「作為學生,我們應承傳記憶,帶着記憶,改變社會」。
大學生:六四餘溫沒消失 帶着記憶改變社會
就讀中五的郭日朗形容,六四其實「近在咫尺」,八九民運學生和當下香港人一樣,同為了居住的地方變得更美好而努力,六四和2014年的佔領運動亦有關連。蘇兆禧說,兩者同希望爭取民主,晚會是悼念死難者為民主的犧牲。由8名中五學生組成的Boy'z Reborn,在台上獻唱為六四創作的《自由之歌》,為晚會帶來新聲音。
任職教師的梁先生昨一家四口出席晚會,他說自一對子女就讀幼稚園起,已間中帶他們出席悼念死難者。對於有說法認為毋須再悼念六四,梁先生認為要守護歷史,便要讓下一代也知道歷史,否則長遠下去,「六四事件就不再存在」。
內地客赴晚會:須記百姓「血灑滿地」
內地遊客何女士自2009年起每年都到港參與六四晚會,稱香港有成千上萬人公開悼念,「想要跟香港同胞學習」。她透露曾於2011年被禁出境,之後才成功申請簽證來港,她說六四事件中百姓「血灑滿地」,後人必須銘記,故自己即使要排除萬難,也要出席晚會。
去年六四晚會由何俊仁宣讀悼辭,今年由鄒幸彤「接棒」。鄒幸彤說,現時「我們仍未知道,維園這場持續28年的悼念,能結出怎樣的果實」,但本着對公義的執著、對未來的期盼,「維園的燭光,定必繼續照亮下去」。
明報記者 梁智康 楊康琪 王丹麟 伍蒲鋒 賴嘉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