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以日本為鑑 防迷失30年長青網文章

2017年06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6月04日 06:35
2017年06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早在10年前市場人士已開始預言中國樓市泡沫將會破滅,但時至今日內地樓價仍在上漲,泡沫並未爆破。到底世上有沒有只升不跌的市場,有沒有永吹不破的泡沫?日本在1990年代樓市崩潰後經歷漫長衰退期,美國也曾經歷次按泡沫爆破,中國又會否重演這些經歷?


明報記者 黃展翹

日本的樓市股市泡沫破滅近30年,重挫大量企業,損害了經濟及民眾消費信心,迄今仍未完全走出當年的陰影。當前樓市炒風熾熱的中國,正努力避免日本的這種厄運。《金融時報》引述兩名中國學者稱,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在2010年仍在擔任副主席時,已要求中央黨校研究國家負債問題。當年中國的整體負債相當於GDP近200%。隨後黨校的一篇論文概述了日本泡沫的一些教訓,建議政府要提高金融風險意識,維護「經濟自主」,不要在外界施壓下輕易改變貨幣政策。1985年的《廣場協議》逼使日圓升值,再加上低利率的推動,日本房地產泡沫在1990年代初達到頂峰後破滅。


負債泡沫 跟日本爆煲前相似

與2010年相比,中國整體負債進一步攀升,目前債務水平相當於GDP的250%。政府一直設法控制樓價上漲,並為2015年股市崩跌的餘波善後。但中國步日本後塵的風險到底有多大?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則在1990年代同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經歷「失落幾十年」。若中國走上日本的舊路,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破壞。目前全球每年的經濟增長,中國貢獻四成。中國向美國提供兩成以上的進口貨,與日本在1980年代中的比例相若。


分析認為,中國經歷了日本在1980年代末多種泡沫現象,例如中國的非金融企業債務比率,達到GDP約155%。中國企業跟日本泡沫爆破前一樣在海外大舉收購企業、物業、藝術品等。一些不尋常的資產似乎也開始出現泡沫,例如頂級普洱過去一年升值近90%,每公斤價值1.5萬元人民幣(1.7萬港元),是銀價的4倍以上。1987年,日本雞尾酒、高爾夫球場會籍等也出現驚人的升值。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慢,負債卻在過去8年間增加1倍,令部分市場人士警告泡沫惡化的問題。


中國沒「廣場協議」引爆危機

然而,《金融時報》認為兩國在很多方面難作比較。經濟歷史學家一般認為日本泡沫經濟是由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觸發。該協議為美元貶值開綠燈,3年間日圓由每美元兌240,升至120。相比下,中國政府一直嚴控貨幣波幅,打擊投機行為,甚至在2015年7月出手挽救股市。另一個顯著區別是經濟的抗跌能力。日本在1990年代初樓價崩跌後,一直缺乏新的經濟引擎來帶動經濟擺脫困境。里昂證券的分析則認為,中國政府的規劃經濟採取了日本當年未曾嘗試的策略,就是將出口驅動模式,轉向消費驅動模式。


中國與日本經濟的另一區別來自國企獨特的關連性。目前全國三分之二的企業負債,是由國有企業向國有銀行借下。麥格理分析稱,中國絕大部分債務是由不同政府機構互相拖欠,這種在政府系統內重組債務的能力往往被低估。不過,中國的債務擴張速度比日本快。根據英國金斯頓大學教授Steve Keen編撰的數據,日本私人企業債務花25年,債務負擔債才由1970年相對於GDP的125%,升至1995年的220%。中國私人企業的債務負擔卻在過去9年間,由相當於GDP的115%大幅升到210%以上,突顯其債務風險。


中日均人口老化 抑制儲蓄增長

中日的人口老化趨勢,同樣抑制國民的儲蓄和經濟增長。兩國15至54歲的勞動人口同樣面臨下降,日本在1990年由人口紅利轉為人口負利,中國則在2012年結束了人口紅利。富士通研究所指出,當年沒有人意識到人口結構改變,可以令經濟在多短的時間內停止增長。高盛亦表示,日本和中國的股市峰值,都大致在人口紅利結束之際見頂,這可能反映在泡沫高峰期,股票市場傾向過度看漲人口紅利進入末期的經濟景氣。


經濟增長不虞斷崖式下沉

有分析憂慮,中國是否接近日本在90年代初面臨的轉折點。穆迪近日將中國主權評級降至A1,與日本同等水平。但穆迪也上調中國的經濟前景,預計到2022年其增長將放緩至5%,遠勝於日本在1990年代初經濟突然停滯不前。


[企業地球村]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